- 時間:2022-01-04
- 點擊:1854
- 來源: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網站
1月1日晚,位于大漠戈壁深處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風禮堂燈火璀璨,穹頂上巨大的紅色五角星熠熠生輝。由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甘肅省教育廳共同主辦,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政治工作部、西北師范大學、甘肅省歌劇院聯合承辦的大型原創組歌《“兩彈一星”組歌——江山民心》在這里震撼上演。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黨委書記姜漢民、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有關部門領導和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有關處室負責人及航天專家、科技人員共同觀看了演出。演出結束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黨委書記姜漢民動情地說道:“感謝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甘肅省教育廳給予的巨大支持,感謝來自西北師范大學、甘肅省歌劇院藝術家們的辛勤勞動,因為你們的參與,使東風航天城豎起了一座新的文化地標,使東風航天人有了更加高尚的藝術追求和人生追求,這個組歌今后將會伴隨著一代代航天人沿著先輩的足跡,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為鑄造大國重器增添無窮精神動力”。
“兩彈一星”事業培育形成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是黨領導中國人民在二十世紀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偉大建黨精神的生動體現。《“兩彈一星”組歌》由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西北師范大學、甘肅省歌劇院聯袂創作演出,組歌以習近平主席對“兩彈一星”精神的一系列深刻闡釋和實踐要求為統領,以歌曲《江山民心》作為主旋律音樂,運用合唱、領唱、對唱、表演唱等藝術形式,再現了“兩彈一星”事業的偉大歷程。
“望蒼天、云低淺,風起云涌、強敵伺環,看神州,百廢待興,重整河山……”開場歌曲《一聲令下》生動地展現了為捍衛新中國和平與安全,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0兵團的將士們深藏功名、遠赴戈壁建設靶場,發展以“兩彈一星”為主的國防尖端事業的家國情懷。低回婉轉的馬頭琴,悠長舒緩的蒙古族長調,歌曲《遷徙》將觀眾帶回了建場初期額濟納旗牧民為建設靶場舉家搬遷、讓出家園的感人故事中。“沒有祖國的強大,哪有我們幸福的生活。”唱出了所有人的心聲。《敢教日月換新天》再現了創業初期“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千里無人煙,風吹石頭跑”的惡劣環境下,創業先輩戰天斗地的場景。歌曲《為祖國留下》《中國高度》唱出了航天人對中國夢、航天夢的孜孜追求,為鑄造大國重器貢獻力量的堅定信念和對偉大祖國深沉的愛戀。歌曲《江山民心》唱出了黨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的血肉聯系。“兩彈一星”事業,集中體現了黨心民心一條心,集中體現了黨護江山為人民的初心使命。
12首豪邁激越、氣勢磅礴的新創軍旅歌曲,在甘肅省歌劇院、西北師范大學優秀歌唱家和380名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各部科技人員的聯袂演繹下,唱響了新時代強軍建設的浩然正氣、血性膽氣,生動展現新時代航天題材文藝創作謳歌時代、禮贊英雄的時代擔當。“一個多小時的演出,是來自三方創作團隊3年來艱辛付出的成果,僅歌詞前后就改了50多稿。”組歌主創張立新介紹說,為了打磨好組歌腳本,創作組先后多次深入基層采訪。組歌融合了傳統戲曲、民歌和流行音樂元素,運用合唱、領唱、對唱、表演唱等藝術形式,創造性融合情景表演,綜合運用了聲光電等舞臺手段,整場演出氣勢恢宏、震撼人心,讓觀眾在藝術享受中接受精神洗禮。組歌的創作、演出,不僅是傳承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的重要舉措,更為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生動教材。
演出過程中,作為“兩彈一星”事業發展的親歷者、參與者,臺下觀眾時而鼓掌歡呼,時而眼含淚光。“歌曲中的人和事感覺熟悉又親切,歌聲唱出了我們航天事業的艱辛與榮光,中國航天人的使命與擔當,非常自豪!”科技工作者滕云萬里激動地說。“我們要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努力譜寫中國航天新篇章。”“組歌高昂奮進,真摯動人。我將時刻銘記偉大光榮的‘兩彈一星’精神,在黨的領導下向著航天報國的理想堅定前行!”試驗隊科技人員王鐘毓說道。晚會總導演、省歌劇院副院長李泱良講到,“兩彈一星”事業的紅色記憶蘊含著恒久的藝術魅力,有許多蕩氣回腸的故事和人物,是藝術創作可以持續挖掘的題材富礦,也為觀眾提供了勇毅前行的精神滋養。新時代航天事業的闊步邁進和航天人員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新需求,呼喚更多航天題材優秀作品。甘肅省歌劇院將在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的指導下,緊密配合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和西北師范大學,繼續打磨提升《“兩彈一星”組歌——江山民心》,伴隨航天事業發展的鏗鏘腳步,奏響更加恢弘的樂章,讓偉大建黨精神和英雄旗幟永遠高高飄揚。(文/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 張林濤 孫來軍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張艷 圖/汪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