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5-15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石海風景區組圖(本文圖片均為資料圖)
李萍
這里風光旖旎,民風淳樸,每一個角落都訴說著古老的故事,每一片土地都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從宏偉的禹王廟到滄桑的臨津古渡,眾多歷史遺跡見證了歲月的變遷;從壯觀的石海到秀麗的大墩峽,從廣袤的黃草坪到清幽的吊水峽,豐富的自然景觀令人嘆為觀止,吸引著無數游客前來探尋它的美麗與神奇——這里就是多姿多彩的積石山縣。
積石山下,有一片獨特的石海。這里沒有海浪的翻涌,卻有著千萬年沉淀的靜謐。每一塊石頭,都是時光的見證者,它們靜靜地矗立著,任風吹日曬,任云卷云舒。
當真正走進石海風景區,就如同進入了一個由石頭組成的奇幻世界。形態各異的石頭密密麻麻地鋪滿大地,大的如巨象橫臥,小的似珍珠散落,有的光滑圓潤,有的棱角分明,每一塊石頭都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藝術品,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暖陽傾灑,風吹出滿野新綠,正是踏青好時節。我與友人相約,共赴石海景區,一起探尋藏在奇峰怪石間的詩意與驚喜。
從臨夏市區出發,驅車前往石海的路上,車窗搖下,裹挾著泥土芬芳與青草清香的微風,調皮地鉆進車內,輕輕拂過臉頰,帶來絲絲清涼。道路兩旁,楊柳垂下嫩綠的枝條,宛如少女的發絲隨風舞動;遠處的山巒褪去了蕭瑟,披上了翠綠的新衣,山腰處縈繞著幾縷輕紗般的薄霧,若隱若現,美不勝收。
停車步行,還未到景區,路邊已有被繪畫打扮了一番的石頭。細看,雖然有些潦草也有點斑駁,但可愛也美,與四季長情相伴。
路旁那些掛在枝梢干癟橘黃色的沙棘果,吸引著鳥兒,一些藍色的鳥兒,翻飛其間,很是安閑。幾棵柳樹間,一只調皮的鳥兒,噓噓幾聲,從眼前飛過,落在柳樹上,無比淡定,俯視我們舉著相機張望的模樣。偶爾有幾只小鳥在石縫間跳躍嬉戲,清脆的鳴叫聲在山谷間回蕩,為靜謐的石海增添了幾分靈動與趣味,讓人不禁沉醉在這美妙的景致之中。
暖陽如融化的蜜糖,溫柔地傾灑在石海景區。我與友人踏著滿地碎金,一同走進這片奇石秘境。
剛入景區,便見河灘內大小石頭星羅棋布,宛如大自然隨意拋灑的璞玉。那些巨石大若航船,氣勢雄渾;小石則似溫順羔羊,憨態可掬。它們或相擁而臥,或兩兩相戲,遠遠望去,茫茫一片,恰似波濤翻涌的石之海洋。
漫步其間,林立的石頭有的群居成陣,有的獨處一隅,表面紋理各有千秋——有的斑駁滄桑,鐫刻著歲月的痕跡;有的細膩溫潤,似被時光反復摩挲;有的粗獷嶙峋,盡顯天地的雄渾。指尖撫過凹凸不平的石面,恍惚間,那些流傳千年的傳說在耳畔回響:能工巧匠魯班曾驅使著會移動的石群,在此短暫停歇;治水英雄大禹為解百姓水患,揮斧鑿開石壁,引黃河東去;千秋義士左伯桃懷揣仁義之志,從這里踏上慷慨征程。還有唐代名將李靖的戰馬,曾在黃河之畔昂首眺望塞外;文成公主的車隊,亦在此留下深深的轍印。這些歷史的印記,如璀璨星辰,點綴在積石山漫長的歲月長河中,訴說著這片土地的厚重與傳奇。
眼前的景象,對于那些充滿想象力的人來說,此時腦海中會立刻開啟聯想的大門。有人為傾斜的雙塔石取名“對話的巨人”,有人將布滿孔洞的巖體喚作“星辰篩”,更有人在三塊相倚的石頭前駐足良久,最終在手機備忘錄里寫下“冰川的三行詩”。他們興致勃勃地為那些尚未命名的石頭賦予名字,仿佛這些名字就是自己獨一無二的杰作。
隨著腳步不斷向前,漸漸走進景區深處,草木漸密,山風裹著松濤聲撲面而來。當轉過最后一道山彎,一方巨巖橫陳,赭紅色的巖壁上“魯班石”三個蒼勁大字赫然入目,恍若穿越千年的召喚。這方巨石長8.3米、寬5.4米、高3.1米,棱角分明的條形輪廓仿佛被神力削鑿,頂部凹陷的圓坑恰似歲月打磨的印記——傳說那是魯班當年小憩時留下的坐痕,指尖撫過坑洼處,似乎還能觸碰到匠圣遺落的余溫。
此刻,藍天白云在石面投下流動的光影,遠處雪峰的銀輝與巖壁的暖褐相映成趣,連帶著周遭的碎石都染上了一層神秘光暈。魯班石卻靜默如智者,注視著滿目的大小石頭,聆聽著河水的奔流,仰望著濃綠的山野,又目送游人的背影化作山徑上跳動的墨點,唯有亙古不變的沉靜,在時光長河里悄然流淌。
看著這些石頭,心中難免有疑問,在這偏遠的高山、遠離大河的地方,這么多的石頭,究竟是從哪里來的呢?
順著朋友指引的方向,路邊旅游指示牌上,這些沉默的巨石正將自己的傳奇娓娓道來。當指尖撫過斑駁的說明文字,時光的褶皺在眼前層層舒展——它們是來自第四紀末期的冰川使者,在1.2萬年至1萬年前的地質舞臺上,演繹了一場跨越萬年冰與石的史詩。
據了解,那時的大地被皚皚冰雪覆蓋,千年不化的冰川如銀色巨龍盤踞山間。當冰川在重力作用下緩緩蠕動,其裹挾的巨大能量切割著山谷兩側的巖體,將崩解的巖塊納入冰體的懷抱,隨冰川的流動向遠方遷徙。這些被冰川精心“挑選”的巨石,隨著氣候轉暖、冰川退縮,最終定格在河道中央與山坡之上,成為記錄地球氣候變遷的“活化石”。這些靜默的石頭不僅是地貌演變的見證者,更是打開地球氣候檔案的鑰匙,為科研工作者破譯古環境變遷提供了珍貴的實物標本。
然而,當科學的嚴謹遇上民間的想象,冰冷的巖石便有了溫暖的溫度。在百姓口中代代相傳的故事里,比如有的巨石化身為魯班大師的傳世之作。這個充滿匠心的傳說,讓億萬年的地質奇觀與人類文明的智慧之光交相輝映,賦予冰冷巖石以人文的溫度。
石海無聲,卻盡藏歲月的絮語;風吟云游,皆為時光的注腳。每一次指尖撫過嶙峋的石紋,都似與千年前的故事輕輕相觸。坐在這方天地間,恍惚間竟不知自己是觀石的過客,還是闖入了石頭編織的夢境。若得閑時,不妨暫別喧囂,在春日的新綠里、夏日的蟬鳴中、秋日的霜色下、冬日的素雪中,奔赴積石山縣石海景區——這里沒有波濤洶涌的水之海,卻有著一片能讓心沉靜、讓想象馳騁的石之海,而與它相遇的每一刻,都是人間值得珍藏的美好。
相關鏈接
積石山縣景點推薦
黃草坪景區
黃草坪景區
黃草坪景區位于小積石山麓,地處劉集、柳溝等鄉,海拔在2300—2600米之間,地勢西高東低,呈東西走向,一直延伸到斜套村附近。這里溝梁相間,山坡較緩,草坡面積大,草場分布廣,植被發育良好,地下水豐富,擁有2萬畝的高山草甸,是積石山縣主要牧場之一,良好的生態和完整的景觀使其成為夏季草原休閑的好去處。游客可以在此體驗草原生活的獨特情趣,欣賞藍天白云下成群牛羊吃草的美景,感受濃郁的草原風情。
大墩峽景區
大墩峽景區位于積石山縣大河家鎮西6公里處,地處甘青兩省五縣的交會處,依黃河而生,東臨黃河三峽。景區由叭口溝、灣架山、注洼溝三部分組成,峽內群山疊翠,灌木叢生,谷底清溪潺潺,山間飛瀑遍布,還有奇特古老的變質巖景觀。擁有大禹文化、保安族民俗文化等人文資源,游客可以了解保安族的傳統習俗、建筑風格和特色美食等。此外,還有玻璃棧道、彩虹滑道等娛樂設施,游客還可以在露營區夜晚觀星。
吊水峽景區
吊水峽景區地處積石山縣居集鎮強灘村西南方向的積石山脈之中。峽谷兩邊山勢峻峭,林木繁茂,自山頂而下,多股山泉匯聚形成“吊水峽瀑布”,落差十多米,瀑布飛瀉而下,水花飛濺,在陽光的照耀下形成美麗的彩虹,當地人稱“滴水巖洞”。這里是旅游打卡、觀光、探險、娛樂的好去處,游客可以沿著奇石鋪滿的小徑前行,欣賞沿途的自然風光,感受瀑布的清涼水汽,還可以在溪邊嬉戲,享受大自然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