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8-06
- 點擊:10
- 來源: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王睿君
近年來,我省醫療衛生領域將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推動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多措并舉強化人才引進與培養,進一步優化人才梯隊,強化鄉村醫療人才隊伍建設,搭建高水平醫學平臺,不斷夯實醫療技術和人才儲備。
全省衛生健康人才總量明顯增加,人才結構不斷改善,衛生人員總數由2020年底的22.8萬人增加到2024年底的29.3萬人,增加了28.5%;每千人口的執業(助理)醫師由2.38人增長到3.67人、注冊護士由3.0人增長到3.85人,為健康甘肅建設奠定人才之基,推動全省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顯著提升。
創新機制破壁壘
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
我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2023年,省委、省政府創新提出加快推進新時代全省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十大工程30項行動”,涵蓋疾病防、篩、治、康、管等全鏈條,囊括了從孕、生、兒、老、死等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
興大業,先用人。全省衛生健康系統堅持以“人才興醫”工程為主導,制定并出臺加強和改進新時代衛生健康人才工作、柔性引進省外甘肅籍專家等一系列招才引智激勵利好政策,健全完善衛生健康人才工作機制,全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為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人才活水。
“我們采取機制破冰、平臺筑基、政策護航等一系列舉措,在醫療人才‘引育留用’全鏈條上精準發力,持續提升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更好滿足群眾多樣化健康需求。”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打破壁壘、創新機制,在省衛生健康委的指導和幫助下,全省各級衛生健康系統努力營造人盡其才的良好氛圍——
聚焦新發展理念,從完善衛生健康人才培育、優化衛生健康人才引進、推進衛生健康人才管理、深化衛生健康人才評價、完善衛生健康人才激勵等方面,持續健全完善衛生健康人才制度機制,持續激發人才工作活力;
聚焦高質量發展,建強臨床醫療、公共衛生、中醫藥、健康全周期和衛生保障、基層醫療等五個方面重點人才隊伍建設,建設“西部地區重要衛生健康人才中心”;
聚焦創新驅動,建設高能級醫學科研創新平臺,培養衛生健康科研人才,激發衛生健康領域科研活力,建設“西部地區重要衛生健康人才創新高地”。
如今,全省衛生健康系統通過創新管理“破藩籬”,廣開進賢之路,加碼人才禮遇,吸引集聚各方優秀人才特別是隴籍杰出人才回到甘肅、加盟隴原,“萬才返鄉、共圓夢想”的生動局面正在加速形成。
多措并舉聚人才
奏響引育留用“四部曲”
自2020年起,省衛生健康委與教育、人社等部門每年聯合籌備衛生健康人才專場招聘會,搭建高校與醫療機構溝通橋梁,并推行“現簽即入編”招聘模式,打造衛生健康人才“招、引、聘”一體化平臺。
截至目前,全省衛生健康系統已通過“線上+現場”相結合方式,累計舉辦省內、省外專場招聘會6場次,每年吸引省、市、縣、鄉、村五級醫療衛生機構和省內外高校共同參與。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共引進各類衛生健康人才2.51萬人。
2024年11月15日,甘肅省衛生健康人才引進上海宣介招聘會在上海舉辦。這是我省醫療衛生系統首次在省外召開大型專場招聘會,省衛生健康委組織省、市、縣三級醫療衛生機構84家用人單位,提供涵蓋醫、藥、護、技以及科研、教學等1438個崗位,學歷覆蓋專科至博士等不同層次,招聘會規模較大、權威性強、覆蓋面廣,是全省醫療衛生機構招攬目標人才的高效渠道。
招聘會現場,人頭攢動。求職者穿梭于各個展位之間,尋找合適的崗位;用人單位招聘負責人爭相介紹崗位優勢、解答疑問。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甘肅醫院人事科負責人張海燕忙得不可開交。“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納入事業編制,提供安家費、住房補貼、科研啟動經費等,并幫助研究型博士組建科研團隊進行課題研究。”張海燕詳細介紹醫院多元化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相關政策,吸引全國各地醫學畢業生前來咨詢,“招聘會當天初步達成意向的博士生就有20余名。”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整形外科專業的碩士生李林在甘肅多家醫療機構展位前投遞了簡歷。她深有感觸地說:“甘肅這些年在引進人才方面下足了功夫,各用人單位帶著滿滿誠意,提供了優厚待遇,竭盡所能厚植人才成長的沃土。”
李林的切身感受,正是我省渴求人才、尊重人才、愛護人才的生動縮影。為廣聚英才,全省衛生健康系統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奏響人才引育留用“四部曲”,持續放大聚才效應,賦能醫療衛生事業發展。
我省還專門搭建甘肅籍專家柔性引進人才平臺,健全柔性引進人才工作機制,推動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主動對接省外甘肅籍知名醫療專家。目前,全省柔性引進專家庫以每年30%增幅不斷擴容,形成“引進一個專家、培養一批人才、帶動一個醫院或學科”的良好局面。
精準培育筑高地
構建人才成長“立交橋”
人才自古要養成,各類人才工程是培養人才的重要載體。
省衛生健康委實施“一二三”人才梯隊建設計劃,省級層面形成省領軍人才為第一梯隊、衛生健康行業骨干人才為第二梯隊、優秀衛生健康青年人才和青年英才為第三梯隊的人才樹立培養體系,打造人才樹立培養平臺,調動全省衛生健康領域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全省各地亦結合實際,出新招、亮實招,系統布局“人才強醫”戰略,涵養“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新生態——
蘭州市衛生健康委自2012年起累計引進高層次人才287名。全市持續加大高層次人才柔性引進力度,加強對外交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既拉近了醫院及臨床技術人員與國內大型知名院校和知名專家的距離,又開拓了醫院對外合作交流和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外部資源渠道;
定西市衛生健康委自2019年起累計引進急需緊缺人才1039名,填補了市、縣醫療機構重癥醫學、病理、麻醉等專業空白,醫療機構薄弱學科建設和人員結構得到改善。全市注重釋放人才效應,不斷優化衛生健康行業骨干人才選拔、評價、管理辦法,開展人才梯次培養,并建設“名醫(中醫)工作室”,其中,國家級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數量在全省市州醫院領先;
慶陽市衛生健康委自2020年起累計引進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1110人。全市緊盯外轉率較高的前10個病種,建立“大手拉小手”傳幫帶機制,柔性引進各專業領域醫療人才,幫助提升市、縣疑難雜癥、重大疾病診療能力。同時,注重培養本地人才,外派培訓醫務人員3000余名,赴北上廣三甲醫院學習進修;
…………
此外,我省還在提升醫療重點學科的診療技術及科研水平等方面持續發力,選拔骨干人才和優秀青年人才,給予資金扶持以及項目、課題、科研等方面的傾斜支撐進行重點樹立培養,同時開展醫療衛生領域各類國際合作項目,選派省級醫療衛生機構專業人員赴意大利、德國等國家進行短期交流和中長期研修,邀請德國、丹麥、加拿大等國醫療專家來甘開展學術交流。
目前,全省醫療衛生領域人才結構正逐步優化升級,各級已入庫重點培養“專業技術人才梯隊”共21798人,并推薦國務院特殊津貼人才、國家優秀青年醫師及省領軍人才、隴原青年英才等,大批人才源源匯入成為醫療服務質量提升的核心驅動力。
下沉資源強基層
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每月,蘭州大學第二醫院腫瘤中心腫瘤外科副主任杜志興總要抽出幾天時間,趕赴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開展醫療幫扶工作。幾年下來,他不僅將先進診療技術帶到基層,幫助群眾在家門口解決看病就醫難題,還變“輸血”為“造血”,通過示范帶教等培養多名當地骨干醫務人員。
從省級三甲醫院到縣鄉醫療機構,杜志興在內的大批醫療人才下沉基層,讓張家川縣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等難題得到較大緩解。特別是2024年,全縣衛生健康系統加力實施人才強衛戰略,采取“東西部協作”人才交流、開展“組團式”幫扶、建設“名醫工作室”等多種措施,全力推進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為更好守護基層群眾健康安全提供人才保障。
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無數基層群眾共享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紅利。
我省按照“做強縣區、做活鄉社、做穩村組”發展思路,持續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目前,全省醫療衛生系統已探索開展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醫院、“組團式”幫扶鄉村振興重點縣人民醫院、城市醫療機構對口幫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萬名醫護下基層和巡回醫療等幫扶工作模式,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為讓百姓在家門口享受便捷醫療服務,2020年起,全省每年新增招錄1100名定向醫學生,按照“5+3”(5年臨床醫學本科教育+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模式培養,畢業的訂單定向醫學生和定向村醫崗位落實率達到99%以上,編制落實率75%以上,為基層培養和補充了一批優質人才。
開展干部人才“組團式”幫扶,天津市、山東省及我省三級醫院累計450人到縣級醫院開展“組團式”幫扶,23家受援醫院共簽訂800余份“師帶徒”協議書,組織各級各類培訓4000余次,開展教學查房1.2萬次,手術帶教1.3萬次,為基層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先后支持258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特色科室建設,組織1594名基層醫師和村醫骨干赴省級基地全脫產培訓,扎實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等,推動基層衛生健康發展主要評價指標位居全國第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