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0-11-27
- 點擊:2001
- 來源:甘肅經濟日報
白銀崛起“綠色新城”

綠色園區產業新城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張麗麗
地處銅城白銀西南部的銀西生態產業園,是一座在荒山荒坡上崛起的集現代化、園林化、集約化于一體的工業園區,定位為“白銀新區、產業新城”“白銀副中心”和蘭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重點區域。
經過十年發展,銀西生態產業園已成為引領白銀綠色發展的生態之城、高新技術聚集的產業之城、投資興業的筑夢之城和吸納人口就業的宜居之城。2019年,園區入圍工業和信息化部第四批綠色制造名單,獲國家級“綠色園區”稱號。
2008年,白銀市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典型資源枯竭轉型城市,“一業獨大”的優勢漸失。面對經濟發展何去何從的現實拷問,白銀區開始在白銀區中小企業創業基地的基礎上建設銀西生態產業園,構筑產業聚集發展平臺,并在規劃設計之初就確定了綠色、循環、低碳的發展基調。
自2011年園區全面開發建設以來,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42億元,平整土地20388畝,修建道路33條46公里,供水、供電、供暖等配套設施同步建設,為園區邁步前行打下了堅實基礎。
“園區從政策法規、項目落地、人才引進、人才培訓等方面都對我們大力支持和幫助,使企業能夠放下包袱,輕松上陣,更好地發展,借助園區物流平臺優勢,用我們自己的力量推動白銀農業產業化。”甘肅中進邦農農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云昭說。
甘肅邦農現代農貿物流中心項目位于銀西生態產業園,總投資1.53億元,占地100畝,總建筑面積約6.8萬平方米,建有精品水果區、蔬菜交易區、干貨農特區、糧油副食區、水產海鮮區、禽蛋肉類區及農資農機區等功能區,配套建設了大型開放式交易廳等。
徐云昭說:“項目于2015年6月開工建設,2018年3月開始招商運營,目前已入駐商戶160余戶。項目全面運營后,可為白銀周邊300多家農業專業合作社和農民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后‘一條龍’服務。預計年交易額將達到15億元,年實現利潤7500萬元,上繳稅收1500萬元,帶動就業2000人。”
“自2014年以來,白銀區不斷完善園區服務體系建設,多措并舉吸引并支撐重點項目落地創新發展,先后建成生物醫藥、裝備制造、食品工業、商貿物流、汽車商貿、住宅小區、城市綜合體、科教城等八大功能區。”白銀區中小企業創業基地管理委員會招商發展部主任張維弟說。
在支持企業穩步發展的同時,園區還配套建設了學校、幼兒園、衛生服務、社區養老、人才公寓等設施,銀馨家園、錦華苑小區住戶增至1.6萬人,產城融合的新格局初步形成,為白銀區轉型發展撐起一片新天地。
“寧可不上項目,也不污染環境。”這是白銀銀西生態產業園發展建設中遵循的一條“鐵律”。
多年來,銀西園區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著眼綠色、環保、低能耗、無污染項目,大力推進生態綠化,在打造生態隔離和城市綠肺兩大功能的同時,綜合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實現供水、供熱、供電、照明、通訊等基礎設施集成優化、共建共享;實施污水處理及中水回用工程,促進水資源循環利用;提升綠色產業層次和高新技術產業比重,引進國內外先進生產工藝和治污手段,實現節能、降耗、減污以及企業間、企業內部能源、原材料的有機循環和多級利用,加快傳統產業高新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帶動園區內上下游企業和周邊產業良性發展,推動綠色循環經濟成為未來新的增長極。
目前,園區已引進企業90家,入駐項目111個,2019年技工貿產值35億元,2020年前9月技工貿收入36億元,稅收1億元,2020年預計產值47億元。在園區注冊登記的各類經濟實體近500家,常駐戶2200戶,常住人口近7000人,產城融合的聚集效應已初步顯現。
十年筑夢,未來可期!在國家級“綠色園區”這座新的里程碑前,白銀區將提振精神,乘勢而為,咬定青山不放松,不達目的不罷休,努力朝著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明天篤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