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1-29
- 點擊:1973
- 來源:白銀日報
累累碩果壓枝頭
——平川區“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特約通訊員 張世斌
“十三五”期間,平川區始終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拼搏實干,砥礪奮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勝利,經濟保持了平穩健康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顯著成效,累累的碩果壓滿了枝頭,百姓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譜寫脫貧攻堅新篇章
平川區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精準施策、盡銳出戰,4489戶18401名貧困人口、15個貧困村全部脫貧退出。累計投入財政扶貧專項資金2.39億元,實施扶貧項目306個。持續鞏固“兩不愁三保障”,累計完成農村公路改建擴建新建400多公里,10.1萬人農業人口喝上了放心水,完成危房改造643戶,實現安全住房全覆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動態管理、適時調整、應保盡保。建成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6個,搬遷貧困群眾1469戶6410人。致力“造血”扶貧,建成脫貧產業園15個、特色產業園46個、扶貧車間11家。培訓貧困勞動力12471人次,輸轉23690人次,創收4.15億元。累計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2家,市級以上示范社74家,家庭農場達到91家。61家非公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累計幫扶財物2740.2萬元,忠恒集團榮獲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民營企業稱號。
發展經濟基礎增后勁
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促發展、強后勁、惠民生的第一抓手,五年來,累計開工建設重點項目833項、完成投資284.48億元。農業經濟彰顯特色,甘肅中部生態移民扶貧開發供水工程、平川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產業園等大項目開工建設,集中簽約農業產業化項目10個、總投資20億元,平川蘋果、西甜瓜、山羊肉、黑驢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工業經濟優化升級,12家年產30萬噸以上地方煤礦逐步啟動,容和集團獲科技部“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支持,白銀賽諾獲省科技廳立項“企業承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泰隆森礦業、慶祥鋼結構、容和光電3家企業被新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容和礦用、大象能源分別被認定為國家級綠色工廠、全省第一批綠色工廠。第三產業繁榮發展,累計發展電商企業服務站點156家、實現交易3.2億元,接待游客481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0.3億元,小黃灣村、黃沙灣村被評為全省鄉村旅游示范村,陶瓷小鎮入圍全省工業旅游精品線路,《平川探源》在央視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欄目播出。
實施惠民工程暖民心
全面落實各項惠民政策,區級財政用于民生支出81.07億元,年均增長14.55%。千方百計補齊就業、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短板,輸轉勞務12.3萬人次,新增城鎮就業4.76萬人;新改擴建校舍7萬平方米,高考本科上線率由2015年39.3%提高到71.4%;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全面落實,成功創建甘肅省“慢性病防控示范區”;各項社會保險擴面提標,累計發放各類社會保障資金11.9億元。以“城市建設攻堅年”“四抓四促”為抓手,寶水快速通道、S209線平川段等道路建成通車,打通共和路、凱賓路、興平南路等8條道路,楊柳、龍華、國泰3座天橋便捷了群眾出行,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9.78%。污染防治攻堅取得明顯成效,PM10、PM2.5實現雙下降,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5%。完成大規模國土綠化12.3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6.9%以上。建成隴上泉村、小黃灣古村落等省市區級美麗鄉村示范村25個,61個行政村全部達到環境整潔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