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5-21
- 點擊:1757
- 來源:隴東報
近年來,鎮原縣把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不斷強化黨建引領,突出創新驅動,推動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穩步增長,提檔升級。
為把好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方向,鎮原縣構建了以組織部門為“管理方”、成員單位為“參與方”、鄉鎮村組為“施工方”、紀檢部門為“監督方”的多方協調推進機制,實行集體經濟項目重點村“五個一”工作推進措施,注重把眼界寬、呼聲高、品德優良、能力突出、群眾公認的“土專家”“田秀才”、鄉村工匠、大學生村官、產業帶頭人等選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的崗位上來,切實發揮好“頭雁效應”。抽調縣經管局、縣農技中心12名業務骨干組建服務團隊,針對發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技術支持、市場把控等方面的問題,“點對點”開展“保姆式”服務,確保村級集體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鎮原縣堅持“因村施策,廣開門路”,積極構建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依托農業產業資源優勢,引進扶持圣越、海升、居立、天士力、寶利灃、立達爾等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入駐,著力打造一批以資金、技術、品牌等為紐帶,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企業,輻射帶動村級集體經濟以入股參股的方式投入發展,實現穩定盈利增收。積極向上爭取中央和省級財政扶持項目資金1560萬元,協調中央對口幫扶單位和東西部協作單位傾斜項目支持,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截至目前,全縣215個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實現全覆蓋,其中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65%,1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了20%。
同時,鎮原縣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動力,以盤活資產資源為突破口,以發展新型合作經濟、股份合作經濟為主攻方向,認真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專項清理整治,核查閑置校舍、廠房、工業用地等資產和征地補償費、集體預留款、結余積累等閑置資金,通過承包、轉租、拍賣、資產對換、年限抵債或理財、投資、入股等方式,提高閑置資產利用率和資金周轉率。將村級集體土地、林地、草地、房屋、荒山和山水生態、礦產資源等入股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和種養大戶,獲得股份利潤。對具有民俗文化資源、歷史人文資源、農特產品優勢的村,由村集體統一組織,采取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出租租賃等方式,進一步深挖文化內涵,打造特色村落,開發農家樂、采摘園、度假村和紅色旅游、文化旅游、生態旅游等項目,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鎮原縣制定出臺了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支用管理辦法,明確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每一筆支取使用都必須廣泛征求黨員和村民代表意見,讓有限的資金運用于扶持發展產業、維修硬化村組道路、改善村民議事活動場所等民生項目,著力分好村級集體經濟收益的“蛋糕”。2019年以來,全縣215個村通過“四議兩公開”和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先后籌集村級集體經濟資金760多萬元,建辦“愛心超市”42個,維修村組道路20.3公里,解決135戶農戶飲水安全問題,購置村級活動場所辦公設備、活動器材1124臺(件),提供就業崗位101個。
據悉,去年鎮原縣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達到1303.96萬元,村均3.86萬元,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766.15萬元,村均6.38萬元。(記者白勇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