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8-20
- 點擊:1813
- 來源:甘肅日報
隴西縣融媒體中心
在隴西縣福星鎮原家岔村的千畝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隴西縣服農農機合作社正通過植保無人機開展黃芪葉面營養液噴灑作業?,F場工作人員對營養液具體名稱、濃度比、噴灑品種和日期等信息進行逐項記錄,并將所有信息轉錄到全國中藥材供應保障平臺和甘肅省道地中藥材追溯平臺。
隴西縣服農農機合作社理事長田育鑫說:“我們可以追溯到投入品、生產檔案、檢測等11個方面的信息,以生產檔案為例,將地塊的規劃、生產計劃、播種、定植管理等環節的信息形成追溯碼。人們通過掃碼獲取相關信息,更有利于藥材的銷售?!?/p>
隴西縣依托全國中藥材供應保障平臺和甘肅省道地中藥材追溯平臺,搭建了隴西縣中藥材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積極引導中藥材企業、合作社加強道地中藥材從種植管理到采收加工全產業鏈條的質量安全控制,全面推進中藥材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初步建立起縣、鄉、村和生產經營主體“三層一級”的追溯模式。
開展中藥材質量安全追溯是保證中藥材道地性、質量、中醫用藥安全和促進中藥材企業自身做優做強的必然選擇。近年來,隴西縣借助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的有利機遇,探索搭建了1個縣級中藥材質量安全追溯平臺、17個鄉級平臺、10個村級平臺、45個經營主體追溯點,建成了3個野外監控點,1個小型氣候觀測點。全縣追溯黃芪、黨參、柴胡等中藥材品種20余個。
隴西縣中醫藥研究院辦公室主任陳衛宏介紹,將進一步加強對鄉鎮、村生產經營主體技術人員的培訓,多渠道爭取資金,力爭全面覆蓋縣域內中藥材種植、加工、倉儲點。積極探索打通市場監管、衛健、商務流通、中藥材追溯企業平臺,實現資源共享,破解追溯碎片化的問題。
?。ú窈晡?黨國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