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3-01
- 點擊:1337
- 來源:甘肅日報
“今年想再修一座雙面棚,繼續擴大養殖規模?!苯?,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制定的“三農”路線圖,讓華亭市東華鎮裕光村村民張永乾吃上了定心丸。
裕光村一直有養牛的傳統,但因交通閉塞,牛產業發展滯后。
“以前養殖戶在自家院里修牛棚零散養牛,飼草堆在房前屋后,到處臟兮兮的,氣味也很大?!痹9獯妩h支部書記吳小平說,2017年,華亭市農業農村局在村里修了集中養殖小區,養殖大戶搬去集中養殖,既擴大了養殖規模,又保護了生態環境。
“目前養殖小區養殖肉牛200多頭,我們要充分發揮養殖大戶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更多村民發展養殖業。”吳小平說。
順著寬闊的水泥路前行,一棟棟藍色彩鋼瓦牛棚出現在眼前,一頭頭肉牛膘肥體壯,毛色發亮。這里,便是裕光村肉牛集中養殖小區。
“永乾現在是我們村響當當的‘牛狀元’?!眳切∑秸f,“這兩年牛價一路走高,永乾的這60頭牛價值達到六七十萬元?!?/p>
聽到這,張永乾樂呵呵地說:“這幾年政府對養殖業有政策扶持,能繁母牛每頭每年補貼500元。專業技術人員還時常上門開展養殖技術培訓,進行防疫指導。去年,我又流轉了一些土地,種了20多畝玉米,飼草也不愁了?!?/p>
近年來,華亭市堅持把牛產業作為群眾脫貧致富、助推鄉村振興的特色支柱產業,堅持延鏈、補鏈、強鏈,積極探索產業發展新模式,調整種養結構,大力推廣實施“糧改飼”種植技術,以養定種、種養結合,秸稈青貯成為肉牛產業發展的“助推器”。
“今年打算再流轉一些土地,繼續種好玉米、喂好牛,往后的奔頭大著呢!”張永乾笑著說。(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田麗媛 通訊員 張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