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5-17
- 點擊:1373
- 來源:張掖日報
黃東亮 翟繼宗
連日來,在山丹縣清泉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大型挖掘機不停揮舞巨臂,農田基礎設施改造項目正在如火如荼進行。
“項目建成后,可新增耕地1300畝,實現農田灌溉節水30%,通過有機農業種植,畝產值和效益實現翻番,可新增產值8000萬元以上,增加收入5000萬元以上。” 談及該項目,清泉鎮副鎮長張生高興地說:“可新建水肥一體化基地2.63萬畝,新建智能溫室大棚80座,將大大提高全鎮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水平,促進現代農業向規模化、機械化、集約化、標準化、組織化方向發展,為鄉村振興賦予新動能。”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該縣立足縣域干旱缺水實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生態綠色農業,不斷延長富民產業鏈,讓更多農戶從良好的生態中得益受惠。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春季播種的不只是五谷豐登的希望,更是鄉村振興的種子。
在陳戶鎮寺溝村,一排排整齊劃一的高標準日光溫室大棚映入眼簾。村民們正在棚內進行高原夏菜育苗工作,為新一年的增產增收打下堅實基礎。
“這些日子,我們正在分批育苗,基本上十天完成一輪。今年我們和上海一家市場對接好了訂單,6月底7月初第一批蔬菜就可以上市了。”寺溝村村委會副主任、馨源菇瀚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玉興看著眼前一排排新育的芹菜苗,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與此同時,在位于東樂鎮五墩村絲路寒旱農業基地和清泉鎮郇莊村設施農業基地的連片大棚內,西瓜、草莓、人參果、西紅柿、辣椒等各種果蔬長勢喜人,疏果、摸叉、纏頭、疏葉透光……種植戶正搶抓農時進行日常管理。
清泉鎮郇莊村村民羅世波是一位有著多年經驗的蔬菜大棚種植戶。“因為都是新鮮蔬菜,比較搶手,出售也快。” 羅世波說:“接下來我們準備翻地,再重新種植黃瓜和西紅柿。”
“現在我們的重點任務就是搞好水肥管理,苗子壯了,產量就高,我們的收入也就更多了。”種植戶韓龍想得更多的則是如何提高產量和蔬菜品質,以質取勝,達到預期銷售目標。
科技強農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在甘肅天潤薯業、甘肅祥和種業等公司的馬鈴薯組培車間內,一排排銀色的育苗架上整齊地擺放著近10萬余個組培瓶。目前,全縣每年可生產馬鈴薯原原種8000萬粒,能為20多萬畝馬鈴薯種植提供優質種子。
說起馬鈴薯種薯繁育,甘肅祥和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馬宏顯得格外話多:“未來,我們會在科技投入方面下更大的功夫,推動企業向產學研相結合轉變,爭取以后有更多更大的發展空間。”
今年,山丹縣持續把發展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堅持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和沿山冷涼特色農業發展定位,加快構建產地生態、產品綠色、產業融合的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持續培育壯大特色主導產業,確保糧食面積穩定在45萬畝以上,肉羊飼養量突破160萬只,馬匹養殖量突破2萬匹,優質牧草種植面積穩定在30萬畝以上。同時,因地制宜推進示范鄉村建設,精心打造2個省級鄉村建設示范鄉鎮、10個省級示范村、20個市級示范村和6個生態宜居村莊,打造集高效農業、田園生活、農旅社區為一體的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通過盤活村級閑置土地、資產,扶持龍頭企業,培育特色精品產業,促進全縣鄉村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