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5-25
- 點擊:1332
- 來源:甘肅日報
李 虹
審計工作要緊扣時代發展主題,圍繞黨委、政府工作大局,確定審計目標及重點;立足經濟監督,深化審計內容,著力提升審計監督效能;加強自身建設,提升專業能力,更好履行監督職責。
審計監督作為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深化改革、促進反腐倡廉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審計工作也要立足新發展階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落實好“三新一高”發展要求,做好常態化“經濟體檢”工作,有效發揮審計監督職能。
緊扣時代發展主題,圍繞黨委、政府工作大局,確定審計目標及重點。要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審計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大對民生領域的審計力度,關注民之所盼、民之所愿、民之所需,深入揭露以權謀私、截留私分、騙取侵占等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以及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行為,督促各項惠民政策措施落到實處,促進民生項目落實落地,提升民生資金使用效益,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時,要把黨中央、國務院和地方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作為審計工作的著力點,圍繞鄉村振興、助企紓困、“六穩”“六保”等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密切跟蹤重大政策落實、重點任務推進情況,緊盯制度的滯后處、政策間的銜接點和部門間的監管空白,加強分析研判,提出對策建議,推動各項目標任務和決策部署落實落地。此外,要聚焦發展、安全、民生、改革等重點領域和方面,堅持問題導向,加大對地方經濟發展戰略規劃、重大改革舉措、重大項目資金等落實落地情況的審計力度,加大對就業、教育、社保、住房等民生領域項目資金的審計力度,加大對經濟社會各領域重大改革任務和重要改革舉措落實情況的審計力度,加大對經濟社會運行過程中各類風險特別是財政、債務、糧食、環保等領域風險的揭示力度,揭露和查處權力失控、失范以及重大履職不到位問題,助力打通政策措施落實的“最后一公里”。
立足經濟監督,深化審計內容,著力提升審計監督效能。審計人員要將研究型審計理念貫穿審計業務全鏈條各環節,做好項目審前調查和研究。充分研究中央、省委省政府對不同地區、領域的決策部署,深入被審計地區、單位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切實增強審計實施方案及審計建議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化項目后期的總結評估工作,建立健全項目庫、政策庫、問題庫、案例庫,做到“研以致用”,更好地指導審計實踐。恪守審計權力邊界,緊扣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效益情況,圍繞政治、政策、項目、資金這條主線,聚焦項目落地、資金落實、任務推進、效益發揮,緊盯資金鏈、分析政策鏈、厘清責任鏈,揭示和反映關鍵領域、關鍵崗位和關鍵環節的權力運行和責任落實問題以及風險隱患。在揭示問題的同時,分析相關問題的歷史背景、決策過程、性質和后果等,客觀定責,準確評價,確保查出的問題精準透徹、令人信服,維護審計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同時,要積極推進審計整改,找準審計揭示問題的角度,查核問題的同時分析問題后續能否整改、如何整改,提出的審計整改要求是否客觀求實。對發現的政策不落實、決策不規范、資金項目效益低下等問題,要深入分析原因,揭示政策措施不適應、不銜接、不配套等堵點和難點,提出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促進地方黨委政府及有關單位和部門加強管理、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建立長效機制,促進源頭治理、標本兼治,切實發揮審計“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
加強自身建設,提升專業能力,更好履行監督職責。牢固樹立質量意識,積極踐行“以審計精神立身,以創新規范立業,以自身建設立信”要求,提高審計干部適應新時代、實現新目標、落實新部署的能力。加強對宏觀方針政策、政治經濟理論的學習鉆研,不斷增強宏觀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能力,努力提高運用政治眼光觀察和分析經濟社會問題的能力,在工作實踐中全面提升“能查、會說、善寫”的綜合能力。充分運用大數據分析等現代審計技術方法,對不同行業、不同部門的決策、財政、項目、業務、地理信息等各類數據進行比對分析、關聯分析、趨勢分析,揭示反映典型問題,切實提高審計工作效率。落實“三個區分開來”的要求,把審計事項置于經濟社會運行的背景進行分析,把審計發現的具體問題放在改革發展大局中進行審視,既要嚴肅揭露違規違紀違法問題,又要大力支持、促進和推動改革發展中的探索和創新,既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更要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服務和保障。
(作者為省審計廳地方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