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5-27
- 點擊:1346
- 來源:甘肅日報
平涼朝著煤炭綠色智能開采加速邁進。
靈臺縣邵寨煤礦全景。
華亭20萬噸聚丙烯項目。
崆峒區風力發電帶來“好風光”。
華煤60萬噸煤制甲醇項目。
華能平涼電廠全貌。
平涼市大力推行“光伏+農牧業”助力鄉村振興。
史維軒
2183.7萬噸——2021年,平涼市原煤產量占全省原煤產量49.6%,在保障能源安全供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5.8億千瓦時——2021年,平涼市火力企業頂住電煤價格上漲壓力保供熱供電,火力發電量創歷史新高,發電連年穩定在全省火力發電量的20%以上,為新能源消納提供了有效支撐;
60萬千瓦——2021年,平涼市新能源發展取得標志性突破,全市新能源發電并網20萬千瓦、開工建設光伏項目40萬千瓦,在探索煤炭與新能源優化組合中邁出堅實一步;
……
近年來,平涼市圍繞國家級隴東能源基地建設,全力以赴加快能源資源開發步伐,優質煤炭產能加速釋放、隴電入魯工程拉開序幕、調峰煤電建設穩步推進、新能源開發實現“零”突破,全市能源行業從“以煤為主”邁向“清潔化、多元化”發展,步入多能互補、多極突破、多點支撐的新階段。
立足煤 以“綠色低碳”推動隴東能源基地建設
平涼煤炭資源豐富,煤炭地質儲量650億噸、探明儲量110億噸,現有生產礦井22座,年產90萬噸及以上煤礦產能占88.3%,靈臺礦區6座規劃煤礦設計生產能力每年2600萬噸。
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是平涼必須做好的大文章。
去年以來,圍繞推進“煤炭開發”,延補“煤炭鏈條”,做好“煤炭經濟”,平涼堅定不移走穩步擴煤、加快轉電、突破化工的路子,將煤炭分質轉化利用作為全市九大重點產業鏈的首位產業,聚力打造能源化工產業集群,確保到2026年,全產業鏈產值達550億元以上,增加值達300億元以上。
為加快釋放煤炭優質產能,平涼成立煤炭資源勘探開發協調推進工作專班,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專班組長,制定出臺《平涼市“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平涼市加快煤炭資源開發建設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開辟綠色通道、優化開發環境,舉全市之力推動煤炭綠色智能開采、優質產能快速釋放。
近日,平涼面向社會公開出讓6個區塊44.33億噸煤炭礦業權,配套實施煤炭分質轉化利用產業鏈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政策資金支持、營商環境優化等一系列政策,攜手國內實力雄厚的煤炭開采及煤電化深度開發企業共建隴東國家能源化工基地。
2021年,邵寨年產120萬噸、赤城年產90萬噸礦井建成投產,有效緩解電煤及民生用煤供應壓力,為全市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華煤集團全面推進礦井“四化”建設,硯北、陳家溝、東峽等8座煤礦達到省級綠色礦山建設標準,綠色智能開采水平領跑全省;新安煤礦完成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四化”改造;五舉煤礦年產240萬噸礦井進入礦建三期階段,取得采礦許可證,將于2023年6月實現聯合試運轉;唐家河等煤礦列入全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重點建設項目清單,正在按照“一礦一策”思路開展安全開采技術條件論證、制定開發方案,科學有序推進煤炭資源開發,力爭到2025年,煤炭年生產能力達到3500萬噸。
作為隴東能源基地煤炭生產“橋頭堡”,平涼主動扛起煤炭增產保供責任,加強生產調度,積極協調各煤礦做好安全生產、穩產達產,協助4戶停產煤礦辦理各項證照手續,豹子溝煤礦、殿溝煤礦全面恢復生產,東溝村、新周煤礦取得采礦許可證。目前,日均生產原煤6萬噸,超省下達任務1000噸。
緊盯“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平涼正在全力做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這篇大文章。4月20日,國內首套流化床甲醇制丙烯科技示范項目——平涼年處理60萬噸甲醇制20萬噸聚丙烯項目傳來捷報,成功產出合格丙烯產品,延補了煤制甲醇產業鏈條。
隨著年產50萬噸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低階煤高效低碳清潔化綜合利用、20萬噸聚丙烯高值化產業園等一大批延鏈補鏈強鏈項目陸續實施,全市煤炭資源由燃料向精細化、多元化原料、材料加快轉型。
提升煤 以“煤電聯營”保障火電安全穩定運行
隨著國內煤炭供需偏緊,近年來,火電企業燃“煤”之急問題凸顯,電煤價格成為影響火電行業的最大變量。
以煤為“媒”,平涼在重點推動“隴電入魯”工程配套調峰煤電項目靈臺2×100萬千瓦電廠、靈臺礦區唐家河南川河煤礦建設的同時,充分借鑒“煤電聯營”運行模式,促成中煤大屯煤電公司與山東能源集團強強聯手,以煤電一體化發展,共同推進靈臺礦區煤礦、電廠項目建設,探索構建煤電企業與上下游行業協同共贏發展良好機制。
取得環評批復、用地審批、水土保持報批等多個支持性文件,落實各項建設條件,滿足與“隴電入魯”工程同步規劃、同步投產、同步發揮作用的要求——靈臺2×100萬千瓦電廠核準建設,為隴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開啟強大“引擎”。項目建成后,可就地消納煤炭約400萬噸,年發電量100億千瓦時,對保障新能源可靠并網消納和“隴電入魯”工程安全穩定高效運行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緊跟國家大力推進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步伐,平涼統籌推動全市413萬千瓦煤電機組實施“三改聯動”,促進煤電清潔低碳發展,做好新能源調峰、保障、支撐。
平涼市全力推動煤電發展,同步跟進電網建設,新疆吉昌—安徽古泉±1100千伏特高壓主流輸電線路、太陽山—六盤山—平涼750千伏線路、蘭州東—平涼—乾縣750千伏線路三條電力“高速公路”貫穿平涼,構成“煤從空中走”的大走廊。
750千伏平涼變電站,330千伏成紀、尚家塬、眉峴、朝陽變電站及17座110千伏變電站柔性互聯,保障了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可靠供應,平涼已成為甘肅東部電網樞紐及電力分配中心和西電東送的重要輸送通道、功率交換中心。
不唯煤 以“優化組合”引領新能源規模化發展
依托“隴電入魯”工程和優越的新能源資源儲備優勢,平涼追風逐日、風光互補,聚焦風電、光伏發電等產業開展精準招商攻堅行動,讓新能源產業快速“風光”起來。截至2021年底,全市建成并網新能源發電項目裝機達2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占電力總裝機的4.5%,較“十三五”末提高3.1個百分點。
在崆峒區峽門鄉、麻武鄉的山溝梁峁上,一座座風力發電機組迎風旋轉,這是平涼首個分散式風力發電場。35臺風電機組總裝機規模12.5萬千瓦,每年發電量達2.5億千瓦時,可節約標準煤7.8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1.5萬噸,節水約5萬噸。
作為平涼綠色能源重要拼圖的生物質發電,同樣備受青睞。1月8日,崆峒區1.5萬千瓦海創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成并網,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填補了全市生物質發電的空白。5月12日,莊浪縣與海螺集團簽約,攜手建設平涼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二號廠——莊浪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此外,在5.91萬千瓦光伏扶貧電站建設中,平涼積極探索集中與分散并舉、打捆送出與就地消納相結合的光伏產業發展之路。
步入“十四五”,平涼市在能源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通過競爭性方式配置項目,引進山東能源集團、華能集團、上海電氣風電集團等大型能源企業,借力推動煤炭與新能源優化組合發展;
省上下達的第一批光伏項目40萬千瓦,正按照“光伏+農牧業”“光伏+采煤沉陷區治理”模式加快建設,年內全部并網發電;
崇信、華亭、靈臺、莊浪4縣(市)以整鄉、整村分布式光伏推進試點為契機,利用居民住房、學校、醫院、廠礦企業等屋頂資源,建設6.5萬千瓦屋頂光伏項目;
……
到“十四五”末,平涼市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預計達285萬千瓦,配套儲能設施超10萬千瓦,新能源消納能力顯著提升,煤炭和新能源組合不斷優化。
大潮涌起、風正帆懸。“下一步,平涼將緊盯建設隴東能源化工基地,全力推進煤炭分質轉化利用產業鏈建設,在全省煤炭保供穩價上多作貢獻,在煤炭高效材料轉化上加快步伐,在全省新能源建設優化組合上主動作為,走出一條‘立足煤、提升煤、不唯煤、超越煤’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平涼市發改委主任鄭忠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