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5-30
- 點擊:1307
- 來源:隴東報
鄉村要全面振興,組織振興是關鍵。西峰區把黨建作為助推鄉村振興的“主引擎”,探索“黨建+”鄉村振興發展模式,持續建強支部堡壘,選優配強隊伍,創新社會治理模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走出了一條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黨建+“頭雁”
夯實鄉村振興戰斗堡壘
初夏時節,走進西峰區顯勝鄉岳嶺村黨群服務中心,文化廣場、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便民服務大廳等功能室一應俱全,村干部亮牌上崗,耐心為群眾辦理各項事宜……
2021年,岳嶺村黨支部因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級黨組織引領發展能力不強,被確定為軟弱渙散黨組織。為摘掉“后進村”這頂帽子,換屆后的新“兩委”班子把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作為第一件事,剖析問題根源,調整工作思路,搶抓政策機遇,有效整合各方資源為群眾辦實事。先后對村上8條5公里通組、居民點道路進行了柏油罩面,實施了農電網、戶廁改造等,改善了群眾生活條件。同時,積極探索發展“黨建+合作社+致富帶頭人+農戶”的模式,因地制宜發展種養產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去年,在省級扶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的示范帶動下,我們通過開墾荒地、平整集體土地,種植玉米55畝,村級集體經濟達到6.48萬元。今年,我們實施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370畝,培育養殖大戶33戶,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預計達10萬元以上。”岳嶺村黨支部書記師文英說。
西峰區把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通過村“兩委”換屆,從農村致富帶頭人、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外出務工經商和返鄉創業人員中選拔村“兩委”成員853名,實現了年齡、學歷、婦女干部“一降兩升”目標,班子結構明顯優化,整體素質顯著提升。大力實施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行動,組織100名村黨組織書記開展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擂臺比武展風采 以老帶新促提升”學習培訓,推動村黨組織書記互學互促、干事創業。為15個已脫貧村輪換幫扶干部23名,為2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增派駐村干部6名,為農村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選派第一書記,充實鄉村振興骨干力量。
黨建+產業
筑牢鄉村振興發展基石
近日,在彭原鎮鄢旗坳村露地蔬菜種植示范基地,村民們忙著運苗、栽苗、覆土、澆水,移栽到地里的菜苗在陽光下生機勃勃。
鄢旗坳村立足區域優勢和資源稟賦,采取“黨支部+基地+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種養產業。去年,全村共培育種植養殖合作社11個,發展蔬菜產業1000多畝、養殖大戶8戶,全村人均純收入超過1萬元。今年,該村按照“把蔬菜種成景觀、把景觀變成收益”的發展理念,爭取村級集體發展資金入股到村辦合作社,打造露地蔬菜示范基地,連片種植甘藍、小白菜、西紅柿等蔬菜400余畝,促進農民增收,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西峰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引領作用,鼓勵村黨組織領辦創辦合作社,推行“黨建+產業”模式和鄉鎮黨員干部“1+1”、致富能人“1+2”幫帶機制,通過“村社合一”、股份合作等產業發展模式,帶動村民發展果品、生豬、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實現黨組織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農民富在產業鏈。
西峰區還積極推進“強鄉富村”黨建融合行動,爭取實施中央、省級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推行資產盤活型、筑巢引鳳型、能人帶動型、支部引領型、抱團發展型等經濟發展模式,因村施策壯大集體經濟。在城中、城郊經濟基礎較好的村,鼓勵村黨組織領辦創辦勞務中介、物業管理、家政服務公司等,重點發展特色服務業;在劉店、顯勝等產業基礎好的村,結合全區產業布局,大力發展蘋果、櫻桃等特色產業,延長產業鏈條,發展電子商務,實現產、加、銷一體化;在毛寺、李嶺等自然資源豐富的村子,依托自然風光、鄉土文化、生態資源等優勢,做大做強鄉村旅游產業。
在黨組織的帶動下,全區各村相繼探索走出符合村情的“強村富民”之路。目前,全區共實施中央、省級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11個,100個村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均穩定保持在2萬元以上,其中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52個。
黨建+治理
凝聚鄉村振興新合力
在肖金鎮小寨村黨群服務中心,一家“正氣銀行”格外醒目,這家銀行和其他銀行不同,村民可以將社會公德、家庭美德、遵紀守法等正能量行為作為儲蓄資本,通過賺取積分的方式累積疊加,在“正氣銀行”免費兌換領取各類日常生活用品。
“自從有了‘正氣銀行’,村民參與村級治理的積極性很高。閑暇時間,黨員帶領村民踴躍參加環境衛生整治、植樹造林等活動,目前參與人數達到500多人次。” 小寨村黨支部書記路思偉說,村上不僅建起了“正氣銀行”,還打造了家風家訓、村規民約文化墻,成立了志愿者服務隊,引導村民形成向上向善的道德新風尚。
西峰區充分發揮黨建在基層治理中的引領作用,推動黨員下沉,凝聚共建力量。在農村推行“六級網格”管理體系,組建網格微信群,對重點工作建立鄉鎮黨委部署、村黨組織分解、黨員示范戶帶動、群眾全面參與的處置機制,健全和創新村民自治機制,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成立村組紅白理事會、矛盾糾紛調處委員會等群眾自治組織,廣泛開展分層協商、平等友好協商,讓村民真正參與到鄉村治理中。
西峰區還在全區100個農村社區設立“誠信紅黑榜”“善行義舉榜”“巾幗家美”積分超市等,創新宣傳形式,倡導移風易俗。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帶頭參與疫情防控、環境衛生等工作。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五星級文明戶”等創評和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評選活動,以先進模范引領道德風尚。經過一系列“組合拳”,凝聚鄉村振興合力,打造了一批村民富、村容美、村風好的鄉村振興示范村。(隴東報記者 盤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