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6-02
- 點擊:1350
- 來源:新甘肅
金川集團廠區俯瞰圖。
茫茫戈壁灘,巍巍龍首山,這里是甘肅金昌,一個有著世界第三大硫化銅鎳礦床的“寶藏”城市。
緣礦興企、因企設市,一代代金昌人將拼搏奮進、開拓創新的故事寫在了這片風景秀麗、礦產豐富的土地上。
金川集團鎳鈷研究設計院就坐落在這里,這里同時也是鎳鈷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現代化的實驗室內,各種儀器整齊排列,實驗人員在顯微鏡前忙碌著,一簇簇創新的火苗就是在這里迸發而出。
2015年,經科技部批準,鎳鈷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立,既承擔著服務一線生產難題的重任,也承擔“攻克”行業關鍵技術的責任。
鎳鈷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楊艷與同事在做實驗。
實驗室建設以來,以提高我國鎳鈷戰略金屬保障能力為中心,壯大鎳鈷及鉑族金屬工業為己任,瞄準鎳鈷資源綜合利用科學技術前沿,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業申報各類縱向科研項目50余項,初步形成了在鎳鈷行業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國家級技術研發平臺和產業孵化基地。
平臺助力高質量發展,基地開創嶄新未來。“近幾年,實驗室面向中高端應用領域,研發生產了國防軍工、航空航天等領域所急需的耐高溫、耐腐蝕有色金屬新材料,滿足了國家對戰略新材料的需求。”鎳鈷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楊艷介紹,在國家“雙碳”戰略目標引領下,實驗室正在開發光熱發電用的鎳基高溫合金;同時,也結合健康產業中鎳鈷應用材料的要求,開展生物醫用金屬材料調研及鈷基材料開發,瞄準醫用3D打印技術及材料在醫療領域巨大的臨床需求,開展醫用3D打印合金粉末開發,解決好老百姓在醫用金屬材料方面的需求。
“科技創新是傳家寶”這是每一個科研人員的信條。國重實驗室因創新而興,因人才而強。
隴原工匠、甘肅省技能大師楊秉松,甘肅省“技術標兵”、甘肅省技術創新一等獎獲得者白翔……實驗室通過實施重大科研項目,大力培養首席工程師、領軍人才,涌現出一批在鎳鈷工業等領域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拔尖型人才。
無論是“攻克”鎳鈷金屬領域資源利用、新能源材料和數字化轉型中存在的技術難題,還是打造以鎳鈷金屬為特色,應用基礎研究、行業共性技術研究和產業化研究融通的技術創新高地,均得益于對人才的尊重與鼓勵。
“目前,我們擁有固定科研人員150名,流動人員105名,固定科研人員中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占比超過50%,同時,擁有甘肅省‘555’人才3名,甘肅省領軍人才19名。”鎳鈷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秘書長盧蘇君說,他們在實現自身人生價值的同時,也為科技創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為了進一步激勵科研人員創業,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在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下,鎳鈷研究設計院以知識產權作價入股,獎勵創新團隊,聯合民營企業成立了甘肅金川優洛斯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甘肅金川智慧測控技術有限公司,作為科研成果股權化的試點項目。
鎳鈷研究設計院會針對一些具有較高技術含量,迭代升級快,易于用科技型企業轉化的產品型成果,以成果轉化應用后產生收益按比例計提獎勵團隊的短期激勵,和團隊成果作價入股成立科技型公司的中長期激勵相結合的模式,加大技術成果獎勵力度。
創新成果變股權,勞模工匠做股東——隴原工匠、甘肅省技能大師楊秉松擔任甘肅金川智慧測控技術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技術總監,工匠持股激發了更多的產業工人創新創效。
“這為科技成果轉化探索出了新模式,為集團公司多元化經營開拓了新的道路。”楊秉松勞模創新工作室高級工程師秦芳說。
實驗室內,工作人員在認真做實驗。
一言以蔽之,創新是發展的命根子。
2021年度甘肅省最美科技工作者、金川集團鎳鈷研究設計院院長、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馬玉天表示,下一步,鎳鈷研究設計院將根據省委省政府“強科技、強工業、強省會、強縣域”行動要求,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利用好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發平臺,借鑒前期摸索出的股權激勵措施,加快推進鎳銅浮選藥劑產業化、450噸/年高純凈鎳鈷基高溫合金母合金產業化等項目的企業化運營,使其成為鎳鈷研究設計院科技創新新的亮點和經濟增長點。(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鄒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