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6-09
- 點擊:1317
- 來源:甘肅日報
吳魯 任存軍
一個個重點項目,爭分奪秒搶進度、趕工期,彰顯追趕發展的蓬勃活力;
一組組鮮活數據,猶如跳躍的音符,快速譜寫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樂章;
……
初夏時節,走進風景秀麗的渭水源頭,一派花紅柳綠、鶯歌燕舞的蓬勃景象。在這方熱土上,“采薇首陽山,爽游渭河源——紅火渭源歡迎您”旅游品牌越打越響,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在逐年加速提升。
項目為王
彰顯支撐拉動效應
堅持項目為王理念,制定《招商引資“三全四個一”實施方案》,抓謀劃、保要素、優環境,以項目總量的提升,支撐高質量發展。今年第一季度,渭源縣86項市列清單項目已開復工79項,完成投資3.2億元;謀劃2022年重點招商合作項目130項、總投資290億元;開展招商活動10場次,簽訂協議56份,落地項目34個,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省外)同比增長226.1%。
今年以來,渭源縣堅持規劃引領,著力在產業升級、文化旅游、新能源等領域謀劃一批重大項目;積極拓展多元化籌資渠道,強化金融帶動、用好國家投資、用活專項債券、盤活社會資金,為在“十四五”末固定資產投資攀上70億元大關提供有效支撐;注重強化要素保障,嚴格落實項目包抓“1+1托4”機制和“3246”前期工作調度、周調度推動機制,千方百計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難題。目前,全縣嚴格按照“1346”項目建設時序梯次開復工建設,已完成投資50億元以上。
“四群八鏈”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2022年,渭源縣按照“創新驅動、龍頭引領、鏈式發展”思路,謀劃打造“藥、薯、畜、游”四大產業集群,鍛造形成“中藥材、馬鈴薯、畜草產品加工和文旅產品開發、農特產品加工、種子種業、新型建材、裝備制造”八大產業發展鏈條,希望通過構建“四群八鏈”現代產業體系,做大傳統產業、做精新興產業、做強特色產業。
在打造中藥材產業集群方面,全縣大力開展中藥材種植“百千萬”工程,建成了以渭源工業園為主的精深加工區、以會川工業園為主的精制飲片加工區、以專業村為主的產地初加工區,計劃在“十四五”末總產值達50億元以上。
在打造馬鈴薯產業集群方面,渭源縣加強種子種苗研發,擴大種薯繁育,延伸精深加工,實現全產業鏈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向“十四五”末脫毒瓶苗、原原種年生產能力提高到8億株、10億粒,年生產優質種薯100萬噸,總產值達15億元以上的目標邁進。
在打造畜草產業集群方面,全縣上下堅持擴戶與擴群結合、集中養殖與分散養殖并舉,建立草畜發展以獎代補機制,推進“糧改飼”、加快“種調養”,并建成畜禽交易市場、生豬定點屠宰廠、肉食品分割包裝和飼草料加工廠,構建了種養結合、草畜一體的發展格局,力爭在“十四五”末實現總產值30億元以上。
在打造文旅產業集群方面,渭源縣以建設“甘肅中部生態文化旅游城市”和“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目標,加快建設以元古堆村為重點的“一核七星”鄉村旅游集群,全力打響“采薇首陽山,爽游渭河源——紅火渭源歡迎您”旅游品牌,以期在“十四五”末年游客總數突破300萬人次,總產值達20億元以上。
補齊短板
夯實追趕發展根基
以“打基礎、利長遠”的眼光,著力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今年以來,渭源縣加快基礎設施改造提升,開工建設以渭武高速、天定高速渭源連接線為主線,國道、省道過境段聯通的“一線三橫四縱”旅游環線公路;積極構建“三橫六縱”城區閉環路網和繞城通道,爭創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此外,為讓全縣人民都喝上干凈香甜的洮河水,推進實施了北部供水和東南部供水水源置換、城區供水和西南部供水備用水源工程。
在加快新型能源基地建設方面,渭源縣全力推進“百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建設,今年將在大安、北寨等鄉鎮實施總投資19.5億元的30萬千瓦風電項目;在路園鎮建設總投資3.7億元的8萬千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在會川鎮建設總投資5.5億元的渭河源330千伏和110千伏輸變電工程。
在加快實施數字智能工程方面,全縣上下扎實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社會治理數字化,計劃建成智慧城市運營管理中心、“數字渭源”指揮調度中心、“數字渭源”大數據共享中心,全力打造強基、興業、善政、惠民的智慧管理平臺。
改善生態
厚植綠色發展優勢
近年來,渭源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力打造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已編制完成《渭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初稿,并謀劃儲備總投資391億元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項目170項,儲備總投資287億元的生態產業項目212項。
為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渭源縣制定了《林業生態建設十年規劃》《渭源縣城鄉造林綠化三年行動方案》,并以大安、北寨等北部生態脆弱鄉鎮為重點,科學確定生態建設主戰場,舉全縣之力開展“綠滿渭源”行動。截至目前,全縣已完成造林綠化3.8萬畝,義務植樹183.5萬株,道路綠化284公里,花帶景觀建設325.74公里0.08萬畝,實現了森林覆蓋率和蓄積量“雙增”目標。
為健全生態環境管護長效機制,渭源縣嚴格落實“河湖長+警長制”,持續鞏固河湖“清四亂”成果,并實施了重點水庫除險加固及河道清淤疏浚工程,縣內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加大環境執法監管力度,完善了森林火險監測預警、動植物檢疫御災體系;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機制,更好守護渭河源頭的綠水青山。
為推動生態環境資源優勢轉化,全縣加快培育循環農業、中醫中藥、文化旅游等生態產業;積極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建設工程,并在綠色交通體系打造、綠色建筑行動實施、綠色生態品牌建立、綠色金融體系健全、綠色生態產業投資運營機制創新等方面不斷發力,促進生態資源轉化,厚植綠色發展優勢。
站在新起點,渭源縣委縣政府將帶領全縣人民,唯干唯實唯先、苦干實干巧干,把一張張“規劃圖”變為一幅幅“實景圖”,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