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6-10
- 點擊:1288
- 來源:甘肅日報
金立民
強化要素資源保障,創新企業協同模式,推進企業綠色轉型,增強產業聚集能力,促進產業跨界融合,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推進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指出,做大做強工業是富民興隴實體經濟最為關鍵的產業支撐,是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大力實施強科技、強工業、強省會、強縣域行動,其中“強工業”起著重要的基礎性和引領性作用。加快實施深度“強工業”行動,能夠夯實實體經濟根基、增強產業鏈穩定性、優化經濟結構、提升區域競爭力,是推進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高標準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路徑。
強化要素資源保障。健全科技創新激勵機制,拓寬科技人才發展通道,進一步調動科技人才積極性,把青年技術人才培養作為重點,培訓高水平研發團隊,為工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落實產權保護政策,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鼓勵我省地方金融企業為企業提供精準化金融服務,提升和拓寬工業企業特別是工業類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和融資渠道,在供應鏈金融方面推動投貸結合,深入開展包括加強投資融資、產權交易、技術支持、法律咨詢、創業孵化等服務,鼓勵國有資本深度參與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項目建設。加快落實工業用地保障紅線,健全多種供地方式,降低企業用地成本。引導園區企業“打捆”參與電力市場交易,財政給予優勢企業電價補貼。
創新企業協同模式。依托我省良好的工業基礎和蘭州大學、中國科學院駐蘭機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科研平臺,加快科技協同創新,提高鏈主企業供應鏈開放度,提高中小企業參與比重,探索形成“國有大型企業為鏈主,科學研究平臺強協同,中小微企業做配套”的貫通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新機制新模式。搭建產學研創新和產業孵化平臺,構建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激發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使之在附加值較高的價值鏈環節升級。加大對企業自主創新的支持,扶持石化裝備、電工電氣裝備、新能源裝備、有色金屬材料等領域基礎零部件和工藝技術攻關突破關鍵共性技術。全面適應國內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加快推動重離子醫療裝備、羥基金屬材料、礦物功能材料、生物疫苗等產品研發和成果轉化。鼓勵企業利用閑置廠房建設集企業孵化、生活服務和社交互動于一體的創新載體。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制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全面提升“甘肅制造”影響力和話語權。
推進企業綠色轉型。綠色轉型是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落實國家“去產能”政策有序淘汰低端落后產能的基礎上,推進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深挖作為循環經濟試點省份的潛力,把生態產業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主要抓手,突出綠色轉型,大力促進減量化、再利用,提高“三廢”綜合利用率。大力支持綠色金融發展,對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等項目給予多元化的金融支持。謀劃整合和建設綠色工業園區,鼓勵傳統國有企業建設綠色工廠、綠色礦區等。形成我省綠色工業標準體系,增加綠色工業發展的政策供給。全方位貫穿綠色理念,優化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者之間的協調。通過開發綠色產品、打造綠色供應鏈、強化綠色監管等措施構建現代綠色工業體系,進而帶動我省工業體系的可持續性。
增強產業聚集能力。以“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為牽引,打造有色金屬新材料、動力電池材料2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和先進鋼鐵材料、新能源、裝備制造、煤化工、鋁材深加工、中醫藥等10個百億級產業集群。選擇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基礎良好、環境承載力較強的酒嘉地區、平慶地區、天水建立先進制造業基地,積極承接適應當地的產業轉移,逐步形成新的先進制造業集聚中心,加快形成區域產業功能定位清晰、區域特色產業比較優勢明顯、區域產業發展適應資源環境約束的工業發展新格局。加快6個國家級園區和省級發展較好園區的硬資源和軟資源的整合,提高園區承載力,構建園區聯動化的機制,提升園區競爭力內涵,增強產業聚集力。
促進產業跨界融合。一方面要加快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促進在5G、工業互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在我省工業領域的多層次滲透和深度化應用,讓智能制造成為加快實施深度工業化戰略過程中的普遍并且重要的形態,建設一批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和新材料生產應用示范平臺,建設“一帶一路”工業云平臺,加速推進制造業數字賦能。拓寬鋼鐵制造、煤炭建材、石油化工、有色金屬和新材料等行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改造;另一方面,推進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和服務型制造為導向,鼓勵企業創新商業模式、延長服務鏈、重塑流程,從單純提供工業產品向提供優質的生產性服務并重轉變,加快推動50家重點國企和服務業融合發展,實現與現代服務業的深度融合、協同發展。
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利用國家戰略疊加的重要機遇期,加快開放步伐,拓展發展空間,構建“開放、引技、引智”的新體制,支持企業“走出去”。對內開放主要是向東部地區加大開放,營造更優質營商環境,促進生產要素跨區域和跨行業的有序和加速流動,著力解決區域間資源配置不協調、不平衡的結構性矛盾。補齊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脫貧地區發展短板,推進新西部大開發;對外開放主要是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銷售我省主要工業產品和進口需要的工業原材料,深度鏈接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積極融入全球經濟循環。
?。ㄗ髡邽樘m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