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6-14
- 點擊:1285
- 來源:甘肅日報
建設中的武九高速尖山溝特大橋。
彭雪婷
六月的隴南,是甘肅這塊玉如意上最美的一角。田野里鵝黃翠綠,到處充盈著生機與活力。
雨后初晴,從武都桔柑鎮出發,沿著白龍江畔一路向南,就來到了公航旅集團武九高速尖山溝特大橋施工現場。
走進施工現場,紅色拱橋凌空架設,靜映山麓。站在233米高的寬闊橋面俯視山谷,欣賞隴南秀美的山川,更感嘆公路建設者非凡的匠心。
櫛風沐雨 風雨之后見“長虹”
武九高速公路是交通運輸部“品質工程”和“綠色公路”雙示范項目,也是目前省內橋隧比最高,綜合施工難度最大的高速公路項目。
武九項目辦負責人楊凱介紹:“這座橋是武九高速的控制性工程,全長509.8米,主橋為跨度220米的上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屬‘甘肅第一跨’。在2020年,由于受到百年一遇的暴洪泥石流災害影響,項目建設進度緩慢。經過參建各方努力,今年6月初,主橋終于順利合龍。”
精雕細琢 科技引領鑄精品
“四年磨一劍,付出頗多,感慨無限。”中鐵大橋局項目經理李鵬說,“在施工過程中為了保證拱肋吊裝、合龍的控制精度以及起吊設備的結構狀態在安全系數范圍內,我們團隊自主研發了大跨無塔帶載橫移式纜索吊機設計施工技術,并加強自動化無線采集、BIM+GIS、北斗衛星定位、5G通信傳輸等智能化信息監控系統應用,全力打造智慧工地。”
據悉,基于“5G+BIM”技術首創的雙層無塔纜索吊機扣掛法拱肋架設施工技術首次在國內應用,被中國公路建設行業協會評價為國內領先水平,能夠有效解決中西部山區地形陡峭、場地狹窄、交通不便等問題,大幅降低峽谷地區橋梁架設施工的技術難度,在中西部山區橋梁建設項目中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智能化信息監控系統則實現了“建管養運”期間無人值守的智能感知和性能檢測與預警,可將橋梁建設與運營期間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明確橋梁施工和運營階段的力學性能,在未來橋梁建造中具有很強的推廣性。
“品質創優,需要在項目建設的各個環節都精雕細琢。我們采用了一系列新工藝、新材料以提高橋梁的耐久性。尤其是通過對拱肋自密實混凝土性能的調研分析,研發了高性能C55自密實微膨脹混凝土,提高了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保證混凝土壓注‘一次成型’。同時,項目辦充分調研隴南地區氣候特點,開展了鋼橋焊縫新型涂料及混凝土結構防腐涂裝技術研究,研發環保型防腐防銹涂料與涂裝工藝,保證橋梁鋼結構在接頭等薄弱部位的涂裝質量,提高橋梁的耐久性及美觀性,對國內同類型橋梁的建設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質量監管負責人李繼存說。
依托尖山溝特大橋建設,武九項目榮獲2021年度公路工程工法、省部級工法2項,企業級工法1項,第二屆全國公路微創新大賽金獎。申請實用新型專利4項,發明專利2項。BIM技術應用榮獲第四屆國際BIM大獎賽最佳交通項目應用金獎、2020年度交通BIM工程創新二等獎、第四屆“科創杯”BIM大賽最佳專項二等獎、甘肅省第一屆BIM技術應用大賽專項組優秀獎,授權軟件著作權2項。
互聯互通 完善路網助發展
“我爸爸每天都很忙。媽媽能陪我過六一,爸爸卻不能。”在工程技術負責人頡沛的朋友圈,兒子寫的小作文《我的爸爸》就是日夜奮斗在工地一線的公路人的真實寫照。
在尖山溝特大橋合龍儀式上,甘肅長達路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治才說:“多年來,隴南市與省公航旅集團在公路、旅游、金融等多方面開展合作,投資項目總額約834億元。先后投資建成了武罐、成武、十天、渭武等4條高速公路,并向隴南災區捐建4座橋梁項目;建成了康縣花橋房車露營地;成功舉辦‘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雙方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感謝社會各界對武九高速公路的關注與支持。”
武九高速公路建成后對于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交通互聯互通、完善甘肅南部和四川西北區域路網布局、促進甘川毗鄰地區社會經貿往來、打造大九寨旅游經濟圈發展以及搶險救災和應急保障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