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6-23
- 點擊:1321
- 來源:平涼日報
平涼日報記者 趙曉燕
盛夏時節,走進位于崇信縣錦屏鎮東莊村的汭河川現代循環農業示范園連棟溫室,只見垂吊牽牛花和四季海棠競相綻放,艷麗多姿。
“這個溫室主要是為花草和蔬菜育苗,現在花苗已經長大了,這段時間正在育荏子、西紅柿、黃瓜和芹菜苗,再有10天左右荏子也可以出苗了。”示范園技術員劉永軍邊招呼工人為新育的荏苗澆水,邊向記者介紹道。
當天室外溫度高達30℃,溫室內卻涼爽宜人。劉永軍告訴記者,夏季溫室育苗溫度高,遮陽降溫是關鍵。這個溫室主要是通過風機和水簾墻配合使用,達到快速通風透氣降溫效果。“溫度保持到25℃,有利于幼苗成長。”劉永軍說。
記者了解到,崇信縣汭河川現代循環農業示范園是集品牌推廣、示范帶動、包裝銷售于一體的蔬菜種植基地,占地520畝,總投資5000萬元。
“目前,示范園建成高標準日光溫室19座,鋼架大棚207座,連棟溫室1座4100平方米,冷藏保鮮庫1座5000平方米,蔬菜分揀中心1200平方米,農殘監測中心120平方米,數字化服務中心700平方米,水肥一體化滴灌站600立方米,初步形成了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為設施蔬菜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崇信縣蔬菜產業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魚金麗告訴記者。
據魚金麗介紹,示范園從一開始就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全面引進水肥一體化灌溉設施、配套使用滴水灌溉、測土配方施肥、病蟲無害化防治技術,無土栽培技術,對蔬菜產品進行精深包裝,不斷健全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
在機制方面,按照“公司+院地合作+種植大戶”模式,公司做好源頭選種育苗,中期技術服務和末期包裝銷售三個環節,通過聘請專業技術人員、與市農科院建立專家工作站等形式,為種植大戶提供種植規程、肥料配比、病害防治等關鍵性技術服務,加強與農產品批發市場和物流企業的銜接,簽訂訂單農業,建立了穩定的農產品市場銷售渠道。
“眼下,我們和蘭州、西安、北京多家批發市場簽訂了訂單協議。”魚金麗說,銷售渠道暢通,同時也帶動了群眾增收。
據了解,示范園按照“國有公司+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戶(脫貧戶)”運作模式,村集體通過入股集體建設用地參與基地建設,公司除保底分紅外每年向村集體分紅基地凈利潤的10%,帶動周邊村社300多名群眾采取土地、勞力、技術入股等方式參與基地建設,人均年收入2.6萬至3.3萬元。
產業發展是促進鄉村振興的“制勝法寶”。近年來,崇信縣圍繞建設現代循環農業示范縣的目標定位,搶抓全省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重大政策機遇,按照“建基地、強龍頭、延鏈條、聚集群”總要求,成立了設施蔬菜產業鏈工作專班和產業鏈黨委,統籌推進黨建和產業鏈工作。謀劃蔬菜產業鏈項目24項,概算總投資16.35億元,優選鏈員企業13家,力爭到2026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7萬畝以上,設施蔬菜面積達1.34萬畝,產量14.5萬噸,產業鏈總產值6.53億元,增加值達3.59億元。目前,全縣建成標準化設施蔬菜基地11個,種植蔬菜3.56萬畝,生產蔬菜3.25萬噸,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