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8-11
- 點擊:1130
- 來源:甘肅日報
鞏昌鎮河那坡村是隴西縣重要的蔬菜種植基地。去年,該村立足資源優勢引進了甘肅隴之味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每天生產3萬余包漿水,暢銷西安、蘭州、西寧等地。
今年,公司計劃新上一條生產線,需要種植1000畝的蔬菜提供原料,但該村土地資源受限。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鞏昌鎮將地域相鄰、產業相近的河那坡、靛坪、十里鋪、園藝4個村及4個合作社聯合起來,組建成立了鞏昌鎮西川區蔬菜產業園聯盟黨委,共同壯大蔬菜產業鏈。
鞏昌鎮西川區蔬菜產業園聯盟黨委,只是隴西縣以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提升組織力,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隴西縣圍繞實施“構建特色產業發展體系、構建農村治理體系,提高農村居民工資收入、提高村級集體經濟積累”的“雙構建雙提高”工程,建立以開展產業黨組織“提檔升級”行動、農業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村集體經濟“消薄達五”行動和“村級服務”提升工程為支撐的“1+4”黨建引領“雙構建雙提高”工程推進機制,健全完善基層組織體系、產業發展體系、鄉村治理體系和農民增收體系,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目前,隴西縣依托隴西經濟開發區組建成立產城融合片區黨委1個,圍繞中藥材產業、設施農業、食用菌產業、農機社會化服務組建成立產業帶黨委4個,以鄉村建設示范村和產業基礎較好的村為中心村,引導鄉鎮組建成立中藥材、果菜、草畜等產業聯合黨委17個。
“農機社會化服務黨委的成立,為我們流轉土地、提供信息等方面提供了更多服務。”隴西服農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田育鑫說。
農機社會化服務黨委以福星鎮為中心鄉鎮,輻射6個鄉鎮和全縣20家農機服務合作社,引導農機合作社圍繞提供良種、良法、良技相配套的全流程社會化服務。
今年,在農機社會化服務黨委的統籌協調下,20家農機服務合作社建設高標準農田3.2萬畝,整治撂荒地2.1萬畝,機耕機種農作物33.55萬畝,主要農作物種植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2%。
隴西縣還開展“選派百名農業科技專家,至少利用100天時間,深入鄉村聯基地、聯項目、聯協會、聯農戶”的“雙百四聯”服務鄉村振興行動,指導建設產業基地67個,聯系協會、合作社62家、項目15個,輻射帶動農戶2萬多戶,培養農業實用技術人才4156人,總量達到1.5萬人。
“黨建鏈”串起了“致富鏈”。
“在這里干一天掙100多元,活不重,大家一起干,挺開心的。”通安驛鎮高陽村西瓜大棚內,村民王菊梅正在熟練地修剪西瓜蔓。
王菊梅今年50歲,平日里在家種地,收入有限。今年,通安驛鎮果菜種植富民產業發展黨委引進了西瓜種植,王菊梅和丈夫將十多畝地流轉了出去,不僅每年有1萬多元的流轉費,而且兩人都在基地打工,一天能掙200多元。
目前,該村西瓜種植基地里,每天有110余名村民固定上班。
“通安驛鎮果菜種植富民產業發展黨委通過招商引資,目前已發展西瓜種植3000余畝、芹菜種植2000余畝,形成了一個體系完整的果蔬產業鏈條。”通安驛鎮黨建辦主任安頡剛說。
目前,隴西縣已培養黨員致富帶頭人1567人,領辦創辦新型經營主體202個;鼓勵龍頭企業內聯合作社帶農戶,建設創業孵化基地1個,規范提升農民合作社60家,培育發展家庭農場778個。
在產業黨委的帶動下,全縣各地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項目和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增收。今年第一季度,全縣村集體經濟累計實現收入674.84萬元,村均3.14萬元,其中5萬元以上的村55個,占比達25.6%。(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 通訊員 張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