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11-30
- 點擊:572
- 來源:甘肅日報
張海燕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如何更好開發和利用能源,不僅關系到“雙碳”目標的如期實現,也是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答課題。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深入推進能源革命”,提出“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為我們在新形勢下轉變發展方式、走綠色發展之路,指明了努力和前進的方向。
甘肅能源種類齊全,能源資源豐富,特別是以風、光為主的新能源產業基礎雄厚,在國家能源發展戰略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我省把新能源作為實現“雙碳”目標、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路徑,重點依托沙漠、戈壁、荒漠地區,謀劃布局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成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張掖、金昌、武威、酒泉四個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通渭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目前,新能源已發展為省內第一大電源,各類新能源產業也在不斷壯大,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產業構建的重要牽引,正在推動甘肅從“風光大省”向“風光強省”轉變。
進入新發展階段,深入推進能源革命,既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的重要途徑。作為我國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的重點區域,甘肅必須準確把握時代大勢,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推進新能源持續發力,走好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之路。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打造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及新材料基地”,這是甘肅加快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具體實踐。我們要緊扣“雙碳”目標,瞄準國家政策方向和市場需求,圍繞“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加快構建多元互補的新能源供應體系,推動新能源持續快速躍升發展,為甘肅綠色轉型注入強勁動力。
加快發展新能源,關鍵在因地制宜,要根據區域特點,優化發展布局,進一步提升新能源的有序開發利用水平。在河西地區,進一步拓展風光電基地規模,突出建設特大型新能源基地,把獨特的自然資源變為優質資產。在河東地區,放大新能源種類豐富的優勢,積極建設綜合能源基地,不斷壯大新能源產業鏈。同時,在擴大新能源規模基礎上,要努力提升新能源利用率,進一步把資源有效“變現”。要充分發揮我省“西電東送”的戰略通道優勢,深入推進“隴電入魯”“隴電入浙”“隴電入滬”等工程,不斷擴大電力及新能源外送外輸規模,加快將我省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
新能源是大自然給予甘肅的寶藏,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之匙。我們要立足國家戰略全局,發揮好“風光無限”的優勢,在“追風逐日”中努力推進能源革命,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甘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