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1-06
- 點擊:572
- 來源:甘肅日報
古浪縣把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作為加快鄉村建設行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實行差異化補助政策,因戶施策滿足群眾多元化需求,全力推進項目建設,讓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有保障,生活品質不斷改善。
古浪縣組建工作專班、實行集中辦公,建立縣級領導包鄉鎮、部門領導包項目、鄉鎮領導包村組“三包”機制,健全專班落實、定期調度、聯席會商、技術保障、駐點督導五項制度,實行工作進度“周報告、月調度、季通報”,一體推動這項工程的各環節工作高效落實。
應搬盡搬、宜居宜業。古浪縣結合本地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的經驗,對標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六類”區域,統籌考慮交通區位、地域空間、產業發展等多方面因素,在搬遷中打破鄉鎮、村組區域界限,制定搬遷安置規劃,計劃用五年時間搬遷安置3053戶10755人。
在摸底階段,古浪縣組織鎮村組干部深入農戶家中、田間地頭,講政策、解疑惑,提高了群眾的政策知曉率、搬遷認同感和參與主動性,先后對“六類”區域符合條件的群眾開展了6輪次登記造冊、補充完善,做到了應納盡納;設計策劃階段,面向搬遷群眾發放征求意見卡,充分征求群眾對安置住房建設的意見,按照“宜集則集、宜散則散”的原則,有針對性地設計了3種類型、6種戶型,最大限度滿足群眾多元化住房需求。
在充分考慮搬遷群眾家庭人口、年齡結構、產業就業等實際情況和住房選擇意愿的基礎上,古浪縣堅持就近原則和群眾意愿相結合,在縣城周邊、鄉鎮鎮區集中規劃建設安置點6處,建設高標準安置住房273套。根據安置住房戶型、面積和建設成本的不同,古浪縣實行差異化階梯式補助政策,做到了群眾自籌資金能承受、政府補助政策可持續,切實利用政策溫度提升了群眾搬遷的積極性。
在落實省市“10+5+N”補助政策基礎上,古浪縣籌措資金1589萬元,戶均再補助3萬元,并打通農業銀行、農商銀行貸款“綠色通道”,發放安居信貸資金2405萬元,有效保障了群眾搬遷資金需求。
安置點建設過程中,建設單位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優先吸納搬遷群眾務工,讓群眾在親手參與建設新家園的同時,實現就近就地就業、增加勞務收入。積極動員鄉村能工巧匠在安置區小景打造、院落綠化等方面獻計出力,打造功能實用、景觀優美、風貌獨特、符合群眾意愿的高品質居住環境。
古浪縣統籌整合農業農村、鄉村建設、城鎮化建設等各類項目資金,配套集中安置點水、電、路、氣、暖等基礎設施,一體推進綠化、美化、亮化、文化工程,打造生態宜居新民居。同時,嚴格落實“一戶一宅、占新騰舊”要求,科學規劃利用遷出區騰退土地,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持續壯大避險搬遷安置項目“資金池”。
搬得進、住得穩、能致富,古浪縣精準對接搬遷群眾后續服務,在落實戶籍遷移、社會保障、就醫就學、民政兜底等各類政策的同時加大產業培育獎補力度,鼓勵群眾發展壯大自種自養產業,對集中連片新建日光溫室50座以上的每座補助5萬元,集中連片新建養殖暖棚3000平方米以上的每個經營主體補助2.8萬元,有力激發了群眾發展產業的信心。(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洪文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