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3-15
- 點擊:477
- 來源: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蔡文正
近日,走進蘭州市城關區北京華聯超市東方紅廣場店,門口正前方的顧客服務臺上擺放的“退換貨處”和“12315投訴受理”兩塊告示牌格外醒目。
“顧客可以在這里進行退換貨或者咨詢問題。”店長魏烈霞介紹,為了更好地服務消費者,北京華聯超市在每一家店內都設有總服務臺,消費者可以在這里無理由退換貨。
北京華聯超市東方紅廣場店是省市場監管局評定的“放心肉菜示范超市”。為了讓消費者購買到新鮮安全的食品,店里專門安排品質監督員,對生鮮果蔬等商品進行檢查,讓消費者安心購物,放心消費。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消費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越來越顯現。要促進消費增長,就必須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2022年,面對多輪疫情沖擊,全省市場監管系統攻堅克難、奮力拼搏,在促進消費市場平穩運行、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2022年,全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和消費者協會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9349萬元。
推進示范創建 營造安全消費環境
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是市場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快速增長的基本要求,是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普遍期待。
2022年,全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和消協組織圍繞增進民生福祉,持續強化組織領導,全省14個市(州)和蘭州新區全部成立了放心消費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群眾參與、權責清晰、社會共治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格局基本形成。
持續深化放心消費示范創建活動,累計建成放心消費單位10094家,打造放心消費街區42個。在全省推廣“臨夏州開展線下購物七日無理由退貨經驗”,累計建成線下無理由退貨單位1364家,退貨金額達1600多萬元,消費環境持續凈化。臨夏州8縣(市)全部建立了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進一步提升消費維權工作效能,營造安全放心的市場消費環境。
創新調解模式 降低維權成本
2022年,全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和消協組織創新發展消費糾紛多元化調解模式,有效降低了消費者維權成本,節約了行政資源。
蘭州新區通過消費糾紛訴前調解中心受理消費糾紛256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100多萬元;嘉峪關市、蘭州市安寧區等地聯合當地法院成立消費糾紛訴前調解中心,提升了解決消費糾紛的效率;蘭州市安寧區與區法院聯合建立消費糾紛訴前調解中心,方便消費者快速維權;慶陽市成立慶陽汽車業消費糾紛調解中心和慶陽建筑業糾紛調解中心,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為消費者調解糾紛。
公示消費者投訴信息是消除消費領域的信息不對稱,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倒逼商家誠信經營的重要手段。
2022年,全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和消協組織通過門戶網站發布消費投訴信息369次,公示商戶3321家,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異常狀態、嚴重違法失信市場主體共11.57萬戶,倒逼商家主動履行消費糾紛第一責任,從源頭上改善市場秩序和消費環境。
定西市對商超員工100名以上的經營者統一設置消費投訴公示屏,設立消費投訴公示點10個,實現消費投訴信息公示常態化;天水市將消費維權工作作為半月一次調度會重點內容,落實閉環管理;武威市及時開展公示消費投訴,建立12345熱線消費維權知識庫,推進12345政務服務熱線與12315熱線優化協同。
開展專項整治 維護消費者權益
圍繞社會關切和群眾關注的民生領域,省市場監管局依法開展重點領域專項整治,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侵害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違法行為。
2022年全省共查辦各類違法違規案件9239件,案值2647.99萬元。強化網絡交易監管,先后對全省3169家交易類網店(網站)開展網上專項監測,組織開展“百家電商平臺點亮”行動和“2022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針對央視“3·15”晚會曝光問題,迅速展開專項清查整治行動。全省出動執法人員17837人,檢查各類市場經營主體36246家,集中銷毀假冒偽劣商品42萬件,有效地震懾了不法經營者。
暢通消費投訴渠道是提升消費維權服務質量的重中之重。目前,甘肅12315熱線已對接全國12315平臺。自對接以來,通過全年365天24小時全天候人工值守解答登記和分流轉辦群眾訴求75.41萬件,挽回消費者經濟損失2億多元。
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是廣大人民群眾維護切身利益的普遍期待,也是市場監管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及消協組織將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全力推動消費安全和市場監管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