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3-24
- 點擊:515
- 來源:甘肅日報
金川集團年產28萬噸硫酸鎳項目建設施工現場。 柯玉棟
西北地區最大的耐磨鑄球、鑄鍛生產基地在金川鎳都實業公司建成投產。 柯玉棟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謝曉玲 通訊員 郭永霞 李躍萍 張珊
一個個重大項目“滿弦開工”加速“起跑”,開啟奮勇爭先、真抓實干新圖景;一次次組團外出招商,急迫的腳步,折射出抓經濟促發展的迫切心情;一系列部署舉措密集落地,釋放出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服務經濟加快發展的強烈信號……
和風拂面,萬物復蘇。新的春天,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生機勃勃的金昌。
起步即沖刺,實干開新局。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金昌全市上下意氣風發,擁抱春光,乘風蓄力,埋頭苦干,以“八個賦能”為統領,深入實施“三抓三促”行動,以“八大行動”推進高質量發展,勇奪“開門紅”,奮戰“全年旺”,奮力爭當全省高質量發展“排頭兵”,努力以一域之光為全省大局助力添彩、貢獻力量。
全力以赴強工業、興產業 以壯大優勢產業為經濟增長賦能
金鐵集團深入開展“三抓三促”行動,鉚足干勁抓生產、趕訂單。(金鐵集團提供)
金昌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工礦城市,始終把工業作為立市之本、把產業作為興市之要。
以創建全省新型工業化示范區為目標,金昌市牢固樹立大抓工業、大興產業導向,堅定不移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以打造“2+4”(有色金屬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電池2個千億產業鏈,數字經濟、化工循環、資源綜合利用、高品質菜草畜4個百億產業鏈)現代化產業集群為抓手,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持續放大工業發展優勢,以壯大優勢產業為經濟增長賦能。
在2022年全市“2+4”現代化產業集群實現產值1087.9億元、同比增長47.4%的高速增長基礎上,金昌再接再厲、自我加壓,提出2023年“2+4”產業鏈產值達到1300億元以上的奮斗目標。
圍繞這一目標,金昌加快改造升級傳統產業,推動有色金屬新材料、化工循環、資源綜合利用等產業提質增效、脫胎換骨,加快建設鎳銅鈷新材料產業創新聚集區。
走進金川集團鎳合金公司,現代化氣息撲面而來。各種大型裝備機械轟隆作響,火熱的生產場景令人心潮澎湃。
在公司的冷軋車間,剛剛下線的純鎳帶產品厚度只有0.05毫米,是制作新能源電池負極的優質原材料。從笨重的電解鎳板,到纖細的純鎳帶產品,它的價格翻了一番。
“一噸電解鎳市場價在13萬元左右,而像這樣超薄纖細的純鎳帶每噸的市場價高達27萬元,并且供不應求。”金川集團鎳合金公司板帶事業部經理朱廷賢說,“這個產品越薄越值錢。我們采用金川集團優質的電解鎳,憑借真空熔煉方面的先進技術,才能生產出比A4紙還薄的帶材。”
金川鎳合金公司是金川集團鎳深加工的唯一企業。憑借優良的裝備和領先的生產工藝,公司生產出的不同規格、不同型號的鎳合金產品,被廣泛應用于國防軍工、新能源、化工、電子電工等多個領域。
金昌市聚集產業發展要素,構筑全產業鏈競爭優勢,打造具有金昌特色的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集群。以市企融合一體為基礎,金昌市與金川集團共謀合作機制,通過技術集成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科學布局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功能區,著力打造粉末冶金、銅材精深加工、貴金屬深加工、鈦材料深加工產業鏈,努力構建共生互補的現代產業體系,集成推進千億元產業園區建設。
隨著產業鏈的不斷延伸與擴展,產品的附加值不斷增加。金昌人賴以生存的鎳,也從初級工業產品變成了戰略性新材料,開始躋身中高端領域。一條有色金屬新材料千億級產業鏈,正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
同時,金昌以培育新產業接續發展新動能,出臺優惠政策,全力支持新能源及新能源電池、數字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致力于建設資源高度聚集、上下游產業協作的全國一流電池生產基地,推進新能源產業鏈向全產業鏈延伸,新能源裝機規模突破500萬千瓦,電池原材料及輔材本地產業化率達75%以上;以大數據、網絡貨運為代表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