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4-24
- 點擊:326
- 來源:金昌新聞網
為身處異地的老人跨部門協調補辦醫保卡,于非工作日時間受理農民工欠薪投訴,及時與施工單位溝通協調解決農民工拖欠工資問題,主動預約上門為孤寡、殘疾、重病、高齡等特殊人群進行生存認證等援助服務……”金昌市人社局為民服務“直通車”運行1年來,架起了百姓“連心橋”,成為人社部門為民服務的一道靚麗風景。
“直通車”探索為民服務新模式
去年2月28日,全市人社系統為民服務“直通車”市、縣(區)同步啟動,旨在掌握新發展階段人社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切實解決企業和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截至目前,共為群眾提供政策咨詢1579件,辦理業務905件,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31件。
為民服務“直通車”啟動試運行以來,市人社局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盯群眾的愁心事、揪心事、煩心事,在“直通車”運行中不斷探索為民服務方式:
全市人社系統建立了人社為民服務“直通車”“12345”,即:一個受理窗口、兩塊接待區域、三類受理渠道、四種服務模式、五項保障制度工作運行模式;
“直通車”推行“三全”措施暢通受理渠道,即:全業務窗口受理,建立群眾訴求“首問負責”受理制度;全區域分層受理,按職責權限分類,市縣區業務及時承接或轉辦,破除區域和層級障礙;全天候值守受理,設置24小時服務熱線,保障急難愁盼問題及時得以解決;
以包抓制、預約制、調度制、代辦制為主的“四種服務”模式,實行領導班子成員周值班,科級干部日值班制度,安排工作人員在“急難愁盼事項受理窗口”輪流值班,設置24小時預約服務專線電話,以“急難愁盼事項受理窗口”集中受理為主,全局所有科室常規業務受理窗口、全局干部職工均為人社為民服務“直通車”受理窗口;
對企業和群眾反映的問題經研判屬于“急難愁盼”事項的,經主要負責同志審核簽批后,移交相關科室(單位)或縣(區)人社局辦理;對每一件“急難愁盼”事項確定一名包抓領導、一個牽頭科室,切實做到工作推動有牽頭人、工作對接有聯系人、工作落實有責任人。
如今,“直通車”又推出了“代辦制”。
“代辦制”是金昌人社為民服務“直通車”為了快速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事項推出的新舉措,要求干部職工樹立人人都是服務窗口的理念,群眾在常規窗口反映“急難愁盼”事項時,各常規窗口可就地轉化為“直通車”“急難愁盼”事項受理窗口。讓群眾在哪里反映問題,就在哪里“上車”,使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直通車”帶來的便利。
“直通車”探索為民服務新路徑
信訪事項,往往是令工作人員頭疼的事、棘手的事,但恰恰也是群眾“急難愁盼”的事。如何做好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切實解決這些問題,正是人社為民服務“直通車”設立的初衷。
為民服務“直通車”運行以來,市人社局不斷轉變工作思維模式,著力增強主動作為、靠前服務意識,積極推動信訪工作與“直通車”并軌運行,取得明顯成效。
楊師傅是一名退休職工,1972年因單位廠房失火造成全身大面積燒傷,雖經單位及時送醫全力搶救后得以保生,但留下了終身殘疾。傷情穩定后,楊師傅便辦理了提前退休手續。后來因其所在企業破產倒閉,楊師傅一直未按“老工傷”人員納入工傷保險統籌管理,多年來只能自掏腰包看病吃藥。為此,楊師傅也多次到信訪部門反映過情況,但因沒有合適的單位為其辦理“老工傷”納入事宜而暫時擱淺。
去年9月,楊師傅再次來到人社部門,要求解決其“老工傷”納入問題。為徹底解決楊師傅的“愁事”,市人社局決定啟動“直通車”服務模式。經市人社局工作人員調取其原始資料、查找“老工傷”人員政策依據、主要領導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分析研判,最終使這件事情得到有效解決。受傷50年了,楊師傅的“老工傷”得到了圓滿解決,他激動的心情溢于言表,連聲感謝人社局工作人員。
引導人社干部帶著情感和責任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學會從源頭找問題,從政策上找突破口,確保把群眾反映的“急難愁盼”事項辦實辦細辦好,努力讓人民群眾通過“直通車”不斷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切實轉變了“一遇信訪事項就推、一見信訪群眾就煩”的現象,是金昌人社著力踐行“六個轉變”取得的新成效,也為更好地發揮人社為民服務“直通車”作用開辟了新路徑。
“直通車”為民服務受贊譽
如何將人社為民服務“直通車”開向民心最需要的地方,真真切切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是金昌人社工作面臨的新挑戰。
人社為民服務“直通車”運行以來,堅持以助力發展、改善民生為主線,用勇于自我革命的決心和勇氣破解難點、堵點,治愈了民生系統的大量疑難雜癥,實現了“讓群眾辦成事滿意、辦不成事也滿意”。
近期,市人社局工資福利科在業務審批過程中,發現金昌市永昌生態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沒有享受到國家規定的環境監測津貼,在向市生態環境局初步了解情況后,主動對接單位詳細了解情況。得知永昌生態環境監測站2021年之前,由永昌縣財政發放環境監測津貼,劃轉到市上管理后因清理津補貼暫停發放。
該不該享受津貼,政策說了算。該享受什么等級,事實說了算。為此,市人社局工作人員深入到永昌生態環境監測站涉補人員工作現場進行實現察看、實景感受,深入甘肅聯凱生物科技公司5號車間固排取樣點、金化甕福公司排放煙囪70米高空取樣點,到水質、大氣、土質分析實驗室實地察看,認定工作人員接觸多種有毒有害試劑、溶液,按照政策及時為他們審批了一類環境保護監測津貼,用溫暖的審批服務緩解他們的辛勞。
事非經過不知難。一年多來,市人社局干部職工始終踐行人人是窗口、處處有服務的理念,主動問需于基層,靶向服務,為基層送政策、送服務、想辦法、解難題,真正做到與基層“心貼心”“零距離”。
“打工這么多年了,主動聯系給我們經濟補償,這還是人生第一次”,家住金川區廣廈花園的趙生昌高興地說道。
原來,中煤第五建設有限公司第二工程處即將轉戰新疆哈密。市仲裁委工作人員在辦案中得知消息后,立即深入企業了解情況,新疆新成立的項目部只接收45歲以下人員,其他人全部解除勞動關系,趙生昌就是其中一員。工作人員3次組織職工召開座談會,既辦理案件又宣傳政策,確定了繁簡分流工作方案。把仲裁庭“搬”到企業,現場辦案,現場制作送達仲裁文書。補償金在1萬以內的26人,全部案外調解,由單位隨即支付補償金。補償金在1-5萬元的83人,組織雙方協商一致后置換仲裁調解書處理。補償金在5萬以上的33人和涉及工傷待遇的6人,由仲裁委通過簡易庭審程序進行調解。對9人養老保險補繳的仲裁訴求,移送參保地徐州仲裁委處理。歷時不到2個月,752.1萬元補償金全部補償到位。
人社為民服務“直通車”是工作通道,更是一心為民的精神象征,解決群眾頭痛事的“診療車”。
梁女士向“直通車”反映,因年代久遠、部分原始資料缺失,自己面臨退休但3年待業期間臨時工工齡無法認定。仲裁委工作人員立即立案深入企業調查,找主證、核人證、挖旁證,從家屬檔案中尋找線索,從已退休人員中挖掘事跡,從單位多年的工作日志中核證事實,前后用一周時間為梁女士解決了“揪心事”。
像梁女士這樣通過直通車受理,仲裁委工作人員抽絲剝繭梳理查證,確認待業期間勞動關系的案件有31件,全部有速度、有溫度的妥善解決。
“帶著感情、帶著責任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以釘釘子的精神,切實把群眾的愁心事、揪心事、煩心事辦細辦實辦好!”現如今,市人社局領導班子形成了共識。
為民服務無止境。“直通車”真情為民服務,猶如涓涓細流滋潤著百姓的心田。未來,市人社局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打造“直通車”這一為民服務“新品牌”,確保群眾反映的事項事事有回應、件件能落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直通車”上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用人社服務的廣度與深度,催生人與社會的深度和諧!(馬俊才 曹燕 屈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