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5-05
- 點擊:247
- 來源: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侯洪建 通訊員 李龍
“今年小區變化很大,住宅樓外墻翻修一新,涼亭步道和健身設施一應俱全,我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了!”近日,張掖市甘州區北街街道東湖社區東湖小區居民姜勝周感慨地說。
社區治理是惠民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環節。近年來,甘州區北街街道東湖社區充分運用“大黨委引領、社會化共建、網格化治理、一鍵式響應”城市基層治理機制,用心打磨黨建“繡花針”,找準群眾需求的“針眼”,用好精細化治理的“針法”,穿起城市社區工作的千條線,“繡”出了一幅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造幸福生活的新圖景。
“大黨委”匯聚社區治理新合力
東湖小區曾是典型的老舊小區,小區內圍墻林立,46棟樓被分割成隔墻而望的7個狹小院落,形成了多個“三無”樓院,環境臟亂差、設施陳舊破、居民矛盾多。
如何把“小區孤島”變為“幸福一家”?
去年以來,社區“大黨委”因勢而為,充分運用縣級干部包抓聯系和共駐共建機制,協調爭取城市更新連片改造項目,以規模較大的東湖小區為中心,拆除周邊6棟“三無”樓院分界圍墻,拆掉1棟老舊樓房、20多間平房和19處車庫、鍋爐房等,讓1523戶居民告別了“小區孤島”窘境。
爭取和實施城市更新連片改造項目是“大黨委”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的一個縮影。東湖社區全面落實社區“大黨委”制,建立兼職委員年度設崗定責、公開承諾、定期通報、民主評議等制度,嚴格落實黨建聯席會議制度,推動資源整合、力量下沉、責任落實,有效解決了外墻保溫、物業管理、道路改造等熱點難點事項20多件,居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日益增強。
“社工委”打造共商共建“同心圓”
“如今路修好了,安全隱患也消除了,居民出行方便多了。”東湖社區居民周安章口中的“方便”,源于去年“社工委”開展的共商共建行動。
2022年5月的一天,東湖社區網格員在走訪中發現,福鵬市場、塑料廠家屬樓部分路段路面塌陷、無人管理,安全隱患問題突出。
“社工委”在了解情況后,迅速組織“社工委”委員召開現場會議,群策群力、協商共議。
“我們負責協調區住建局對路段進行硬化。”甘州區委宣傳部調研員馬有禎首先發言。
緊接著,其他“社工委”委員紛紛表態。“我們負責施工期間服務保障工作。”“我和同事們負責施工期間交通勸導工作。”“路上的基礎設施我們來想想辦法。”“我和老黨員做好周邊居民前期的走訪工作。”……
定了就辦。“社工委”委員們分頭行動、各負其責,20天后,平坦的路面、齊全的設施和潔白的圍墻呈現在大家面前。
社區的事要靠大家一起干、共同商量著辦。去年以來,東湖社區以“大黨委”為主體組建了社區建設工作委員會,積極吸納社區“兩委”成員、“兩代表一委員”、結對聯系單位負責人、“兩新”組織和物業公司負責人、社區民警、樓院長、熱心群眾等15人進入,建立民意征集、定期協商、聯動辦理、監督反饋等制度,搭建居民議事會、民情懇談會等平臺載體,有效提高了居民自我服務、自我管理水平。
“老賈說事點”架起黨群“連心橋”
“這次化糞池堵塞更嚴重,污水又倒灌到地下室,氣味刺鼻難聞。”2022年4月20日一大早,幾名業主到“老賈說事點”反映情況。
“走,快去看看!”賈寶寧立即跟隨幾名業主前往現場,查明原因后,協調物業、業主、職能部門提出解決辦法,及時化解了問題。
賈寶寧是東湖社區居委會副主任,已經在東湖社區工作了幾十個年頭。在居民眼里,他是值得托付的貼心人和公道人。為此,東湖社區在東湖小區院內建立了“說事點”,并命名為“老賈說事點”,由賈寶寧在每月20日固定為居民說事。
兩年來,“老賈說事點”綜合運用“情、理、法”等多種手段,通過“百姓說”“集中議”“用心辦”“民主評”“定期查”等方式,集中說事40多次,協調解決居民困難問題40多件,參與說事人數達200多人次。
如今,在“老賈說事點”,小到家長里短、鄰里矛盾,大到房屋拆遷、土地糾紛,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類急難愁盼問題,都能在這里“說一說、嘮一嘮”。
近年來,東湖社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針對群眾身邊的鄰里糾紛、家庭矛盾、困難幫扶等“關鍵小事”,完善個人說事、共同商議等制度,積極推廣居民議事會、民情懇談會、小板凳夜談會等平臺載體,鼓勵群眾自主發起議題、開展議事,引導群眾有事多商量、遇事好商量,讓群眾成為社區治理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