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5-17
- 點擊:262
- 來源:隴南日報
初夏時節,走進成縣店村鎮大寨村,一排排溫室大棚在陽光的反射下閃耀著銀光。棚內,各類蔬菜長勢喜人、爭“鮮”上市。
“這個品種的西葫蘆口感好、無病蟲害、上市早,畝產可達8000多斤,收益2萬多元。”穿梭在大棚內的農戶趙長江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除了西葫蘆,大棚里的四季豆和大蒜、洋芋等蔬菜,也收益良好。
據了解,大寨村大棚蔬菜產業蓬勃發展的秘訣在于智慧農業。今年,大寨村搭建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對棚內溫濕度、土壤、水分等數據進行監測分析,并進行技術指導。
為進一步提升蔬菜大棚效益,大寨村引導菜農采用一棚多種、一地多收的種植模式,實現增產增收,讓農戶一年四季都能收獲新鮮蔬菜,逐漸鼓起了菜農的“錢袋子”。
“今年實現了一棚多種、一地多收,收成比往年都要好。”趙長江感嘆道。
近年來,店村鎮通過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和傳統優勢產業的有機結合,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助力農戶穩步增收,還進一步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推動了鄉村振興。
和大寨村農戶同時享受到豐收喜悅的,還有成縣拋沙鎮豐泉村村民。
來到成縣拋沙鎮豐泉村的櫻桃園,抬頭望去,滿樹紅果,一簇簇又大又紅的櫻桃掩映在綠葉間,讓人垂涎欲滴。豐泉村強順國一家,正忙著采摘、稱重、分裝。
“今年氣候不太穩,櫻桃減產但品質不減,目前已有很多人前來預定。”強順國說。
成縣自然條件優越,土地肥沃,栽培櫻桃的歷史悠久。成縣大櫻桃以大紅燈、早紅寶石、那翁3個品種為主,成熟期主要在5月中下旬。果實色澤鮮艷、晶瑩美麗、紅如瑪瑙、黃如凝脂,被譽為“果中珍品”,備受廣大消費者青睞。
興一個產業,活一片經濟,富一方群眾。依托天然區位優勢,成縣小川鎮、拋沙鎮、索池鎮等鄉鎮通過打造精品基地、加強保障投入、創新供銷模式等舉措,組織村民規模化、科學化連片種植櫻桃,大力推動大櫻桃產業融合發展,實現櫻桃規模、品質和效益同步提升。
與此同時,成縣還通過櫻桃采摘體驗周等活動,將櫻桃產業與旅游產業相結合,做好以櫻桃為主的旅游產業,將小櫻桃做成大產業,為當地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活力。(隴南日報通訊員 張寶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