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5-18
- 點擊:255
- 來源:隴南日報
近日,筆者走進武都區康大肉兔養殖場兔舍里,一排排兔籠排列整齊,一只只肥壯的肉兔正在悠閑地吃喝、打盹兒,兔籠下的履帶正不斷轉動將糞便傳送出去。與以往傳統養殖場不同的是,這里干凈明亮,絲毫聞不到臭味。
工作人員穿梭在兔籠間,一邊檢查兔子生長情況,一邊認真做好記錄。據了解,這里的兔舍配套有自動供料和飲水系統、自動消毒防疫系統、溫控系統、自動清糞系統等,可自動檢測舍內溫度、濕度、氨氣濃度,為實現肉兔養殖規模化、標準化、工廠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該養殖場是2019年由武都區委、區政府引進山東青島康大兔業有限公司聯合興建的養殖示范項目,目前是甘肅最大的自動化肉兔養殖場,存欄種兔10820只、商品兔75300只。
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武都區各鄉鎮大力支持、鼓勵農戶自主發展產業,肉兔養殖投資少、風險低、見效快。不少群眾開辦了家庭農場,并帶動了周邊農戶養殖的積極性,凝聚了閑散勞動力就近就業。
2020年,在外務工的孫金強得知返鄉創業有政策支持,為盡早實現創業夢,孫金強選擇返鄉,參加當地政府組織的肉兔養殖培訓學技術,隨后又前往四川、山東實地考察,用自己多年攢下的錢在安化鎮曾街村修建了一塊場地大棚,開始摸索養殖肉兔。
創業之初,孫金強在肉兔的品種、資金、管理、喂養等方面都面臨過許許多多的困難,但是他秉著謙虛、謹慎、勤學的態度,多次邀請肉兔養殖專家傳授經驗,經過一年多的時間,他很快就掌握了養殖肉兔技術。
孫金強說,種兔繁殖能力強,一年可產7次,每窩7至10只,兔子生長周期短,從出生到出欄僅需3個月時間。目前,養殖場有1500只種兔,可實現不間斷出欄的循環模式,孫金強的肉兔養殖規模也從最初的一千余只發展到現在年出欄量60000只左右,銷售方式主要以線下為主,大多肉兔出欄后發往四川,部分在當地市場銷售,肉價零售12元每斤,每季度能銷售1萬余只,盈利25萬元左右。
目前,全區各養殖點全面投產運營后,年出欄量達100萬只,年推廣優質有機肥2000噸,預計年產值達11600萬元,年分紅600萬元。 (隴南日報通訊員 趙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