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6-01
- 點擊:236
- 來源:張掖日報
據張掖日報肅南報道 近年來,肅南縣把集體經濟發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按照產業提升型、資源盤活型、項目帶動型、為民服務型等發展模式,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加強項目資金支持,夯實集體經濟基礎。結合省、市鄉村建設示范行動創建計劃,整合財政資金,對涉農項目認真分析研究,甄選適合村集體經濟組織參與建設、介入運營管理并能夠持續增加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入的項目,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切實增強農牧村“造血”功能。截至目前,縣財政扶持村集體經濟累計到位資金3216萬元。
立足資源稟賦優勢,探索產業富村途徑。充分發揮新型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主體作用,通過農村產權智慧交易平臺,將閑置的土地、房產棚圈、機械設備公開競拍,進一步盤活利用閑置低效的村集體資源資產,將資源優勢與農牧村產業發展有效銜接,鼓勵農牧村轉變發展思路,撬動村集體“沉睡資金”,增加經營性收入。明花鄉許三灣村以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實施為契機,在幫扶單位的幫助與指導下,與企業簽訂辣椒種植訂單,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增加10萬元。
持續推進“三變”改革,激發鄉村發展活力。積極推行“合作社+集體經濟+農戶”等一批“三變”改革模式,全縣79個村的7887戶農牧戶和115家新型經營主體(企業)參與“三變”改革,入股資金達1433萬元,其中村集體入股資金1110萬元。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在草原惠城公司為5個鄉村振興重點村分別投入40萬元入股資金,每年按8%利潤分紅,每村每年新增集體經濟收入3.2萬元,有效激發了承接主體與農牧村發展的積極性。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建立聯農帶農機制。大力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以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規范提升、發展壯大為抓手,構建以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牧業經營體。至目前,全縣登記注冊農民合作社374家,入社農牧戶4506戶,帶動農牧戶5001戶。(王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