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6-06
- 點擊:230
- 來源:甘肅日報
近日,走進靖遠縣東升鎮的育苗基地,蔬菜大棚里辣椒競相生長,水果西紅柿掛滿枝頭;現代化的養殖場里,豬苗膘肥體壯,雞苗茁壯成長;漫山遍野間,文冠果花在風中搖曳綻放……
靖遠縣東升鎮目前已形成山區種植文冠果、小雜糧及發展養殖業,川區種植枸杞的發展布局。全鎮共栽植枸杞3.4萬畝,文冠果8萬畝,各類畜禽飼養量達到17.8萬頭(只),日光溫室蔬菜種植面積90畝,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800元。
撂荒地“長”出新希望
“去年我們合作社利用改良的荒地種了1500畝朝天椒、200畝玉米,還有西紅柿和隴椒,全年收益達100多萬元。”甘肅惠德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定業說。
王定業表示,創業雖然艱難,但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重新開發利用起來的近萬畝撂荒地,如今已成為全鎮的支柱產業園,不僅承載起很多像王定業這樣的農村創業者的希望,也成為周邊群眾致富增收的新引擎。
“騎電動車到基地只要十幾分鐘,每天收入150元,中午還管飯,在家門口務工掙錢很幸福。”正在育苗基地除草的黃興菊告訴記者,以前忙完自家的農活,有大半年是閑著的,現在從年初開始在合作社育苗、澆水、除草、采摘,一直忙到年尾。
當地還有很多像黃興菊一樣在基地就近務工掙錢的村民,產業園的發展也切實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通過大力開墾利用撂荒地,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最終形成了今天的東升鎮農業產業園。”望著產業園如今一派繁榮景象,東升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王壯飛眼角眉梢都是喜悅。
一個企業帶動一方百姓
芮執亮是靖遠縣鑫辰種植養殖農業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他的養雞場從最初的2萬只發展到了目前的存欄5萬只,去年給他帶來了110萬元的可觀盈利。
養雞場每年用作飼料的玉米多達1600噸,東升鎮周邊的玉米種植為養雞場提供了便捷的飼料來源渠道。芮執亮收購全鎮玉米,不僅解決了村里玉米種植戶的后顧之憂,養雞場還為本村8個建檔立卡貧困戶解決了增收問題,對周邊農村閑置勞動力的安置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和媳婦這幾年一直在養雞場當飼養員,兩個人每月收入7000元左右,比原來只種枸杞的收入要高不少。”在養雞場務工的村民蒙延乃,不僅有了一份穩定收入,還積累了不少養雞的經驗。
像芮執亮這樣的致富帶頭人,在東升鎮還有很多。
在小塬村,就有一位生豬養殖收購行業的“大咖”,他就是靖遠縣廣生源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薛朝忠,薛朝忠的生豬養殖產業,極大帶動了全鎮及其周邊縣區養豬產業的發展。
“我自己養一部分,收購一部分,每年生豬交易數量在10萬頭左右。”薛朝忠說。
合作社成功帶動了周邊上百戶群眾發展養豬產業,有不少村民依靠養豬產業走上了致富之路。
做活一個企業,帶動一方發展。近年來,東升鎮堅持養殖業和種植業并重,走出了一條種養結合的產業發展之路。截至目前,全鎮各類畜禽飼養量達到17.8萬頭(只),其中羊1.8萬只,豬3.4萬頭,雞12.3萬只,有力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
開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模式
產業要發展,生態更要保護。
甘肅耕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東升鎮一家從事有機肥、生物菌肥研究、生產與銷售的農業高科技企業。公司生產的有機肥以動物糞便、玉米芯、秸稈、雜草、木屑、廢棄菌棒等為主要原料,經過氧化生物發酵、滅菌、除臭、腐熟等一系列無害化處理后生產而成。每年可以變廢為寶、科學有效地處理農業廢料2萬噸,處理動物糞便6萬噸,生產有機肥5萬余噸,生物菌肥1萬余噸,增加農業收入超1000萬元。
此舉不僅實現了農業資源的循環利用,還能有效遏制種植秸稈就地焚燒、養殖糞便四處堆放等問題。
“剛開始村民也不認可我們生產的肥料,經過這兩年的推廣使用,大家已經開始主動購買和使用這種不會損害土壤的有機肥,去年實現銷售額800余萬元。”公司負責人說。如今的東升鎮,產業興旺、景美人和,一幅欣欣向榮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正在展開。
“東升鎮將持續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按照‘四大產業’為主導和‘五小產業’為補充的發展思路,優化調整10個行政村主導產業,加快推進鄉村產業發展。”談及未來全鎮產業的發展規劃,東升鎮黨委書記李琦信心滿滿。(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彭 雯 通訊員 韓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