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6-09
- 點擊:247
- 來源:甘肅經濟日報
山東省濟南市與甘肅省臨夏州建立東西部協作關系以來,三年中,雙方堅持以“以協作促發展”,聚力產業合作,從政策、平臺、環境、園區、培訓、消費等六個方面發力,打造濟臨東西部協作升級版。
“三農”是濟南市與臨夏州建立東西部協作關系以來的第一個突破口。針對臨夏州特殊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濟南市派出農業專家來臨夏掛職,深入鄉村破解難題,尋找合作“妙方”,推動濟臨協作逐步走向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
結對伊始,濟臨兩地就研究出臺《臨夏州促進東西部協作產業合作若干政策措施(試行)》和6個實施細則,提出財政、用地、物流、消費、用工、金融等21條硬核支持措施,構建了以《若干措施》為綱、6個實施細則為目的“1+6”優惠政策支撐體系?!陡拭C省東西部協作產業合作專項獎補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出臺后,臨夏州又出臺獎補政策,最大限度發揮兩個支持政策效力。完善政策保障體系實施以來,每年落實企業獎補資金5000萬元左右,撬動社會投資5億多元,提供就業崗位4000余個。
去年,濟臨合作成功舉辦“2022魯企走進甘肅·臨夏投資洽談會”,來自山東的160多家企業積極了解臨夏、認識臨夏。一場活動,簽約項目23個,總投資31.58億元。截至目前,已開工項目17個,到位投資3.2億元。
濟臨兩地成立臨夏州東西部協作專家智庫,建設農牧產業、文化旅游、區域經濟發展等7個領域專家協會,為產業發展“把脈問診”,助力企業解決難題。成立臨夏山東商會、山東臨夏商會、濟臨企業家聯絡群、電商聯盟等一批企業服務平臺,有效消弭信息壁壘,降低企業合作門檻,催化產業發展進程。
如何留住“鳳凰”,并產生效益?臨夏州在優化招商引資環境、保障落地企業權益中,全面落實地級領導包抓制,州上主要領導和其他相關地級領導,根據企業規模、產業分類和分管領域進行包抓,及時協調解決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生產運營過程中存在的重大問題,推動項目迅速落地生根,發揮效益;優化完善《臨夏州招商引資工作運行機制》。同時,州縣設立項目代辦中心,開設招商監督服務熱線,探索開通濟臨企業注冊跨省通辦等一批優化營商環境的改革舉措,創新探索“東部企業+臨夏資源”“東部研發+臨夏制造”“東部總部+臨夏基地”“東部市場+臨夏產品”的“四+”模式,為進一步承接東部產業梯度轉移進行創新實踐。
在產業園區建設方面,實現了快速集約化發展。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運作、農戶參與”的運作模式,積極引導濟南資金、人才、市場、科技等優勢資源與臨夏的優勢和特色相結合,共建東西部協作產業園區。積極引導農戶把手中能變的資源、資產、資金投向龍頭企業或合作社,形成以農戶為主體、股權為紐帶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傳統農民向職業農民、產業工人和致富帶頭人轉變,讓群眾受益。
東鄉縣、廣河縣把東西協作“一縣一園”建設與創建國家、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結合起來,一體創建概算總投資分別為21億元和18億元的集繁育、屠宰、加工、飼草、銷售、品牌、技術等全鏈條循環發展產業園區。永靖天橋聯合實施的總投資5655萬元的東西協作示范園,年產優質果蔬840噸,產值2800多萬元,實現了當年投資、當年建成、當年收益、當年分紅。
像這樣充分發揮產業園區橋梁紐帶作用,快速形成帶動農戶增收的良性運營機制,全面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打造出一個又一個東西協作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先行區。
如何讓臨夏土特產成為濟南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濟臨兩地把消費幫扶納入臨夏州產業體系,著力補齊物流、品牌、渠道、終端、市場認可度等短板,優選791種土特產品,編印成《臨夏州特色農產品及企業推介名錄》,建立起涵蓋兩地近240家種養加、物流、商貿、金融企業和商務部門的濟南臨夏東西部協作企業家聯絡平臺,形成協作互促、相對完整的消費幫扶和產業服務生態服務體系。
特別是出臺消費、物流獎補政策,開通直達專線后,讓臨夏消費幫扶APP嵌入齊魯工惠APP,使臨夏農特產品進入濟南政府儲備肉菜名錄,與山東農產品批發市場簽訂日供200-300噸的蔬菜保供協議。另外,在濟南各區設立臨夏農特產品濟南倉和專館、專區15個,落地臨夏籍餐飲門店1400多家,臨夏從業人員達到2500多人。去年,聯合舉辦臨夏特色農產品濟南展銷周,累計完成消費幫扶超10億元。(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俞樹紅 董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