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7-19
- 點擊:84
- 來源:甘南日報
據甘南日報臨潭報道 近年來,臨潭縣始終把牦牛產業發展作為增收致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推動傳統草原畜牧業向舍飼化、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蝶變升級,助力全縣產業振興駛入致富“快車道”。
成立了以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任組長,縣農業農村局局長任副組長的臨潭縣牦牛產業高質量發展智慧牧場大數據管理平臺工作專班,夯實組織保障,召開專題研討會議,統籌工作進度,加強指導督促,形成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親自抓、具體抓的強大工作合力。按照“五統一”原則全力打造養殖專業村,先后投入資金2519.57萬元,在全縣范圍內篩選出有養殖基礎及養殖條件的城關鎮蘇家莊子村、羊永鎮太平村等9個鄉鎮11個行政村建成高標準牛產業養殖專業村,受益農牧戶達377戶,建成后牛存欄量預計達到2900余頭。
投資1663.33萬元,在新城鎮南門河村建設人畜分離養殖小區,今年10月竣工并投入使用,預計存欄量達到700余頭,村民養殖業逐步由零散、小規模飼養向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產業化養殖轉變,保證了科學優化人居環境,實現生態環境與養殖產業的協調發展。立足資源稟賦,全面推進《甘南州牦牛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確定的各項任務落實,加大項目扶持、技術推動力度,重點培育突破,切實為促進草畜平衡、降低草原壓力、提升產業效益提供了基礎保障。先后投入資金1109萬元,在新城鎮建成千頭牦牛育肥示范基地1處。
先后投入資金678.28萬元,集中連片種植優質飼料燕麥21269畝、青飼料玉米13208畝、紅豆草825畝,預計產量達6.76萬噸;投入資金1127萬元,建設養殖暖棚及儲草棚32445㎡,極大改善了畜牧業養殖基礎,為全縣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及草畜平衡提供了保障。建立了畜牧獸醫技術人員駐村服務制度,實行全面全程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解決牦牛養殖技術難題。積極協調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實施了臨潭縣生態畜牧業試驗示范項目良種示范基地建設項目。投入12萬元,依托肖斌、興牧源等牦牛養殖合作社建立畜牧科技示范點5處,引進大通牦牛種公牛10頭,改善牦牛種群結構。
積極培養畜牧業實用技術人才,加快推進全縣畜牧業轉型升級,有力推動畜牧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機械化轉變,降低養殖風險,助力鄉村振興。2023年,投入資金285萬元,重點對全縣有能力、有意愿的農戶開展“一戶一個科技明白人”集中培訓工作,共計培訓1900人(次),通過科技培訓,提高農戶種養殖技術水平,真正讓科學技術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第一動力,實現產業發展提速,產業鏈條延伸。(記者 張彩霞 通訊員 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