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7-21
- 點擊:104
- 來源: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金奉乾
盛夏七月,放眼武威大地,田野里麥浪滾滾,收割機來回穿梭;日光溫室錯落有致、棚內綠意盎然;項目建設現場塔吊林立、機器轟鳴……從祁連山麓到生態綠洲,從沙漠邊緣到石羊河畔,處處涌動著高質量發展熱潮。
近年來,武威市堅決扛牢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政治責任,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著力抓基層強基礎、抓發展惠民生,不斷為鄉村振興助力賦能。
發展產業夯根基
日前,民勤縣收成鎮田間地頭處處飄散著濃郁的瓜香。翠綠的枝葉下,一個個蜜瓜圓潤飽滿,讓人垂涎欲滴。瓜農們穿梭在瓜地里,忙著采摘、篩選、裝車,人人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今年我種了150畝蜜瓜,農技人員指導我們改良品種、加強技術管理,蜜瓜長勢喜人,今年收入一定好。”瓜農桑宗明說。
“這幾年,我們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探索實施‘黨支部+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基地訂單種植’模式,引導群眾大力發展蜜瓜產業,戶均年收入在3萬元以上。”收成鎮珍寶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劉大忠說。
發展快不快,全靠車頭帶。近年來,民勤縣依托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把黨建融入蜜瓜產業發展全過程、全鏈條,實現黨建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無縫鏈接,為蜜瓜產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帶領群眾走出一條黨建引領、產業興旺的路子。目前,全縣蜜瓜種植面積穩定保持在20萬畝左右,年產量50萬噸以上,年產值超過16億元,真正實現了“全年生產、四季供應、錯峰銷售、優質優價”,蜜瓜產業已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硬支撐”,群眾持續增收的“金疙瘩”。
蓬勃發展的蜜瓜產業,僅僅是武威市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武威市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之舉,立足“高原冷涼”“綠洲水土”“沙漠光熱”等資源優勢,積極推行“黨建+”模式,引領黨員聚在產業鏈、群眾富在產業鏈,深度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產業帶”,聚力發展牛羊豬禽果菜菌草“8+N”現代農業優勢主導產業,全力推動特色產業規模、質量和效益同步提升。2022年,全市農業總產值達到380億元,農業增加值連續9年穩居全省第一。
固本強基筑堡壘
來過武威市涼州區上莊村的人,都有這樣的深刻印象——村莊美、產業興、農民富。誰能想到,這里曾是一個遠近皆知的貧困村?
近年來,上莊村堅持支部引領、黨員帶頭,搶抓政策機遇建新村、興產業,全村226戶群眾全部住上了新居,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8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41.5萬元,實現了戶戶有新居、家家有產業、集體有收入,成功蛻變成了“全國文明村”。
“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始終把加強村黨組織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大力實施‘鑄魂提能’‘強基固本’‘頭雁領航’三項工程,著力增強村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證。”涼州區黃羊鎮副鎮長、上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楊斌信心滿滿地說,相信只要充分發揮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做好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保障民生等方面文章,就一定能團結帶領群眾過上好日子。
武威市通過組織開展“基層黨建質量提升年”“干部能力素質提升年”活動、推進“先進引領、中間提升、后進整頓”三項行動等有力舉措,全面提升村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近三年培育全省先進農村基層黨組織3個、省級標準化先進村黨支部23個,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160個。
人才支撐強動能
“這是白粉病癥狀、這是潛葉蛾造成的蟲道,都要盡快盡早用藥……”最近一段時間,中國農業大學博士、武威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高級農藝師于海利每周都會走進田間地頭,手把手、面對面為村民傳授實用技術。
作為植物保護方面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于海利堅持從每一個具體災害現場找出作物蟲害發生的規律和防治辦法,并及時從理論上予以闡述。8年來,他跑遍了武威市近70%的鄉鎮,積極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助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于海利說:“我要發揮專業特長,研究推廣瓜菜種植和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為鄉村振興和農業發展貢獻力量。”
近年來,武威市堅持把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突出內培外引,致力于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的優秀鄉土人才隊伍,積極引導各類人才到鄉村一線崗位鍛煉,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實施“天馬英才”人才培養研修和現代農民培育計劃,分批選派316名專業技術人員研修學習,為115名“土專家”“田秀才”評聘了技術職稱,選派1684名科技特派員指導產業發展,培訓農牧民14.56萬人次。
同時,武威市全面推行“一村一大學生干部”計劃,在全市1049個村全覆蓋配備大學生文書,并與甘肅農業大學合作實施村干部學歷能力“雙提升”行動。選派30名年輕干部到鄉鎮掛職、69名選調生到村任職,全市309支駐村工作隊和992名隊員常態化駐村,形成了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