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8-11
- 點擊:48
- 來源:金昌日報
記者 閆慶玲
8月初,永昌縣東寨鎮、六壩鎮的苜蓿田里綠浪翻滾,流淌著種植戶們豐收的希望。家住六壩鎮五壩村的趙金秀,今年已經76歲,她望著自家苜蓿地說:“這是家里30只羊的口糧,也是自己的‘儲蓄罐’,種1次收7年,1年割3茬,勞動強度小收益大,適合我們干。”
而在附近的永昌縣寶光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飼草加工車間里,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將打包好的草墩裝車,這些碩大的草墩都是市場上的搶手貨。
苜蓿等飼草種植,已成為當地農戶和加工企業的增收新路子。
近年來,我市主動適應“三新一高”要求,按照“聚力打造高品質菜草畜百億產業鏈”發展思路,圍繞甘肅省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大力發展飼草產業,優質飼草規模化、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苜蓿草單位面積產量和質量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金昌已成為全國商品草核心種植區,享有“中國苜蓿看甘肅、甘肅苜蓿看金昌”的美譽。
良田沃野上“長”出的大產業
烈日炙烤,熱浪滾滾。7月30日,在東寨鎮下四壩村,種植大戶張成軍搶抓晴好天氣,收割自家的苜蓿。“按今年的市場收購價每噸2500元計算,我們每畝地的收入就在2000元左右。”說起今年的收成,張成軍胸有成竹。像張成軍這樣的苜蓿種植大戶,在永昌縣東寨、六壩、水源等鎮還有很多。今年,全市苜蓿種植面積穩定在13333公頃,飼草總種植面積達2萬公頃,年產量達25.2萬噸,年產值約10億元,飼草產業的“錢景”很好。
小小苜蓿草,看上去極為平凡普通,但它被譽為牧草之王。而我市地處北緯38°的地球黃金分割線上,域內干燥少雨,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特別適宜苜蓿種植。甘肅省草產業協會秘書長、楊柳青牧草飼料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賈涪鈞說,金昌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高達18%至22%,居國內優質苜蓿草前列,得到國內各大奶牛養殖企業的普遍認可。
如何將種植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我市精準研判市場趨勢,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思路,積極引進和培育楊柳青等20多家草產品加工生產龍頭企業,扶持龍頭企業與周邊農戶建立合作關系,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導、政策扶持、企業運作、農戶參與的飼草產業發展格局,形成了成熟的收儲運生產體系和先進的技術模式,飼草產業整體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吸引了多個知名乳品企業來此“搶”草,將小牧草做成了大產業。目前,我市引進三杰、牧豐、原禾等飼草種植主體45家,寶光、牧源鑫、金方向等飼草生產加工企業15家,元生、波杜、潤牧等飼料生產企業5家,帶動120多家種養殖合作社和1000余戶種養殖大戶發展飼草產業,種植面積66.7公頃以上的經營主體達38家。飼草生產、收獲、儲運全程實現了機械化,已成為甘肅省最大的商品苜蓿種植供應基地和國內優質牧草重要產地。
草的科技含量就是含“金”量
6月9日,“甘肅永昌苜蓿科技小院”和“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金昌綜合試驗站”掛牌儀式,在永昌縣水源鎮甘肅楊柳青牧草飼料開發有限公司舉行。
“甘肅永昌苜蓿科技小院”由甘肅農業大學和甘肅楊柳青牧草飼料開發有限公司合作打造,旨在構建“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在服務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業綠色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金昌綜合試驗站”是農業農村部于2021年9月增設的25個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之一,也是在甘肅省設立的唯一的區域綜合試驗站。其依托單位為甘肅農業大學。該試驗站借助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優勢,以金昌苜蓿產區為核心,輻射周邊,重點開展配套生產技術實驗示范推廣、技術咨詢和培訓,解決牧草產業發展的關鍵性問題。
金昌飼草之所以在市場廣受歡迎,除了有得天獨厚的種植優勢外,科學的種養、管理水平為飼草產量和質量提供了重要保障。現在,我市高產優質苜蓿平均畝產達到0.8至1噸,遠高于我國大部分苜蓿種植地區,年產優質苜蓿干草20萬噸;苜蓿草粗蛋白含量在18%-22%之間,相對飼用價值在135%-180%之間,質量可以達到美國苜蓿行業標準的一級草水平。形成了草捆、草顆粒、草粉、裹包青貯、牛羊全混合日糧等產品,涌現出楊柳青公司的“絲路花雨”、寶光農業公司的“番禾”、元生公司的“元生”、潤牧公司的“潤牧澤農”等飼草品牌,提升了全市優質飼草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為進一步增強飼草產業發展活力,我市通過技術進步和成果轉化推動產業升級,引導飼草生產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依托先進技術和人才優勢,推動飼草產業在品種、田間管理、加工工藝等環節實現了技術進步。與甘肅省農科院簽訂院地合作協議,聯系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甘肅農業大學草業學院等教學、科研單位和有實力的草業企業緊密合作,成立草產品研發中心,研究示范推廣全程機械化作業、種子丸化包衣、根瘤菌接種、地膜精量穴播、病蟲害綜合防治等高產集成技術,解決了測土施肥、水肥一體、快速烘干、分級打包、選擇性除草等技術難題,整體管理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草業生態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甘肅農業大學教授師尚禮一直關注金昌苜蓿產業的發展。他說,金昌是全國商品草的核心種植區之一,近幾年,金昌苜蓿的集約化程度、生產技術水平以及產品質量都在明顯拔高,上了一個新臺階。金昌苜蓿的畝均產量0.8噸,比全國畝均0.5噸的平均水平高出60%;金昌生產的苜蓿草,一級草和優級草比例可達到70%以上;金昌在國內優質飼草供應市場占有重要地位,對全國奶產業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好飼草養出好產業
2017年,甘肅元生科技有限公司從新西蘭引進了東佛里生奶綿羊,與科研院校專家開展奶肉兼用新品種培育,一只新品種奶綿羊的年飼養效益比肉羊高出1700元以上。東佛里生奶綿羊的家就“安”在永昌縣。該公司行政總監張金生說,東佛里生羊最喜歡吃的草是苜蓿,而金昌就是苜蓿的重要產地,不僅產量高,而且草質優良。
一項產業的發展壯大,從來不是孤立的,飼草產業亦是如此。金昌的草好,為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市結合祁連山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糧改飼等項目的實施,按照“做準定位、做活市場、做大龍頭、做強品牌、做全鏈條、做高質量、做好服務、做優標準”的發展思路,高質量推動羊產業發展,形成了一條從牧草種植、飼料加工、高繁母本羊飼養到活羊市場建設、羊肉羊奶產品開發、電商及有機肥生產的完整產業鏈,建成了養殖技術水平較高的湖羊、奶綿羊繁育和供應基地,現已基本形成常年育肥出欄、四季均衡上市的產業發展態勢。
按照草畜一體化發展的思路,通過“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的系列措施,全市“草畜一體、農牧互補”的發展格局逐步形成。目前,我市苜蓿平均收購價格2500元/噸,現有飼草加工企業15家,年生產加工銷售各類飼草45萬噸以上,其中優質商品飼草苜蓿加工銷售達20萬噸,平均銷售價格3200元/噸,加工增值效益明顯,增值比例達28%以上。優質飼草資源不斷吸引大型規模化奶畜養殖企業在本市建立生態牧場,帶動全市草食畜養殖主體年消耗本地加工飼草約23萬噸,超過50%的優質飼草就近就地消納,草畜一體化模式有效促進了全市畜牧業穩步健康發展。2022年,全市肉蛋奶總產量達22.14萬噸,畜牧業總產值達32.1億元。
小牧草,撬動了大產業。目前,全市已建成畜牧產業園1個、肉羊養殖龍頭企業3家、肉羊規模養殖場20家,肉羊飼養量達165萬只,基本形成常年育肥出欄、四季均衡上市的產業發展態勢,“永昌肉羊”被認證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永昌縣被認定為全省養羊大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