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9-04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石丹丹
秋日的河西大地上,項目建設加速推進,施工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近日,省人大常委會“千名代表調研視察千項工程行動”省級調研視察活動深入河西五市,多維度審視項目建設,集思廣益、建言獻策,為高質量發展貢獻人大力量和代表力量。
在酒泉,代表們走進酒泉經開區歐昊高效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生產、甘肅寶豐多晶硅上下游協同、日月重工大型風電鑄件制造等十多個項目現場,了解情況、發現問題。
從多晶硅上下游協同項目到綠氫裝備制造,從光熱光伏發電用聚光材料及深加工到風電鑄件制造、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生產,項目與項目之間聯系緊密、互為鏈條,集群效應正在顯現。省人大代表、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主任曹建民信心滿懷:“河西地區產業鏈在不斷豐富發展,未來甘肅將會建成新能源大基地、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
工業城市嘉峪關正放大優勢,努力實現綠色低碳發展。8月18日,代表們先后來到索通低碳產業園、酒鋼公司等地,深入了解索通20萬噸鋰電池高端負極材料及配套項目、酒鋼本部1#2#焦爐優化升級等項目的建設情況。調研中,代表們發現無論是聚焦鋼、鋁、新能源等優勢產業的延鏈補鏈強鏈,還是圍繞生產工藝、管理流程的轉型升級和智能化改造,低碳高效的發展理念體現在每一個項目中。
在酒鋼儲運部嘉東料場綠色智能化改造項目現場,項目經理張志軍介紹,今年4月,項目一期工程料場輸出系統投入試運行,如期實現了階段性目標,向建成高效集約的智能環保綜合料場目標邁進了一大步。“項目建成后,可有效治理區域揚塵污染問題,達到環保法律法規和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的要求,實現取料生產無人化作業,提高生產效率。”張志軍說。
8月10日,調研視察組一行來到張掖國家玉米種子產業園項目現場,看成績、聽問題、提建議。
“目前,一期已完成1至2號智能庫、玉米種子交易中心等設施建設,預計10月底投入使用。”張掖市甘州區現代種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興國介紹,項目規劃占地面積4660畝,總投資53億元,配套建設玉米種子科研區、加工生產區、戰略儲備區、交易區、農機社會化服務區、現代種業裝備科技區、西北糧食進出口倉儲物流配送區、循環利用區和公用工程區等九大功能區。
“調研視察發現,重大項目建設進度快、招商引資力度強、項目輻射帶動好,我切身感受到了工業企業生機勃勃的發展活力和后勁,感受到了實體經濟發展所展示的魅力和帶來的希望。”省人大代表、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常務副校長(副院長)唐斫說。
開展“雙千行動”,其目的是充分發揮人大職能、代表作用,深入一線了解實際情況、研究思考、分析判斷、交流研討,最終形成高質量調研視察成果,為項目建設撐勁使力。
9月1日,省人大常委會“雙千行動”河西片區總結會召開,在“八看五分析”的基礎上,匯總調研視察情況,分析項目建設形勢,研究推進項目建設的具體建議。
“河西各市新能源發展的區域間優勢互補、錯位發展格局尚未形成,部分地區已建成投產制造產業項目存在同質化”“各地園區普遍存在發展不均衡、發展規模偏小的問題,距離打造全省若干個百億級園區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營商環境雖然有所改善,但對標先進發達地區還有差距,園區主動服務、超前服務、跟蹤服務的意識還不強”……
會上,參與調研的各級人大代表、專家學者各抒己見,指出項目建設推進過程中的問題,也從多角度、多方面提出建議,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出謀劃策。
針對新能源發展問題,建議走分工協作、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路子,重點打造新能源及裝備制造、新材料產業集群,精心選擇具有比較優勢的細分產業開展招商,促進主導產業加快聚鏈成群。
針對園區建設發展不均衡、發展規模偏小的問題,建議明確園區的功能定位,按照區位相鄰、集中連片、產業互補的原則,加大布局優化力度,支持整合、托管、代管其他產業園,精準謀劃和發展首位產業。
針對營商環境有待提升問題,建議進一步規范、簡化審批程序,全面落實不來即享、不審即享,切實提高辦事效率、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樹牢規則意識和服務意識,落實好柔性執法措施,依法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
……
一條條意見、一個個建議背后,是代表們履職盡責的擔當精神。代表們表示,今后將立足各自實際、發揮自身優勢,持續關注所聯系的項目,為助推項目建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