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9-07
- 點擊:0
- 來源:隴南日報
隴南日報記者 海秀芳
近年來,西和縣立足“農業優先型”縣域經濟發展定位,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為主攻方向,興產業、延鏈條、聚集群,全力推動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全縣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2家,年總產值7.3億元,年銷售收入5.4億元,優勢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40%以上。
培育經營主體,建設標準基地
西和縣按照“統一流轉土地、統一種植標準、統一田間管理、統一組織銷售、統一購買農業保險”的“五統一”方式,創建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等標準化種養加示范點104個,建成萬畝以上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4個、千畝以上馬鈴薯良種繁育和綠色標準化種植基地5個,綠色標準化種植面積達3.8萬畝。
與此同時,還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圍繞農業經營主體規范化建設,認定省市縣三級重點農業龍頭32家,先后引進培育葆元藥業、百草堂等32家龍頭企業,實現每個產業都有1個加工營銷型農業龍頭企業。依托“中國乞巧文化之鄉”“中國半夏之鄉”品牌,引導農業經營主體加強產品研發、包裝設計,加大“三品一標”產品申報認證力度。目前,認證地理標志農產品2個,注冊“安峪”“利淵”“菜花山”等農特產品商標86個,全縣種植業認證面積占種植總面積的55%。
強化科技支撐,推動轉型升級
“農業農村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
近年來,西和縣把人才作為支撐農業發展的第一資源,選派專業技術人員117名,包抓56個規模化產業示范點,通過開展技術服務和新技術新品種試驗示范等,全覆蓋、全過程進行技術指導。發揮“組團式”幫扶專家人才作用,科技特派團爭取課題經費268萬元實施省部級科技項目2個,幫助13家企業、合作社破解種植養殖難題。
此外,還積極與省、市科研院所合作,完成包衣種子推廣51.19萬千克,引進新品種11個,推廣新品種面積39.5萬畝。建成馬鈴薯脫毒種薯基地3500畝,全縣糧油作物糧種化率達到95%以上。
為進一步推廣農業科技,爭取資金600萬元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推廣全膜雙壟溝播頂凌覆膜栽培技術,種植小麥、玉米、馬鈴薯6萬畝,寬幅勻播技術種植冬小麥10萬畝,測土配方施肥70萬畝。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209.2萬畝,重大病蟲害綠色防控率45.13%。
加快園區建設,打造產業集群
西和縣按照“一核兩園兩帶五基地”總體構架,加快建設集中藥材和馬鈴薯良種繁育,綠色種植、加工、科技、營銷、生態、休閑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高質量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持續完善園區功能,建成生產道路6.8公里、8連棟食用菌大棚7424平方米、9連棟馬鈴薯原種擴繁溫室12442.6平方米、6連棟中藥材種子種苗大棚7516.8平方米,有效提升園區承載能力。
與此同時,為營造良好的企業投資環境,持續落實招商引資項目在土地使用、投融資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目前,園區入駐龍頭企業12家,形成良種繁育、生產、加工、銷售全產業鏈。
值得一提的是,為進一步帶動群眾增收,西和縣還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明確聯農帶農方式和獎補標準,把農戶嵌入到生產、加工、營銷等產業鏈條發展各環節,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實施入股帶動、土地流轉、入社務工、訂單農業、技術服務等多種帶動模式,確保農戶持續增收。截至目前,各類經營主體累計分紅3878.6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