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10-13
- 點擊:0
- 來源:甘南日報
經過13載發展探索,國家肉牛牦牛產業技術體系甘南綜合試驗站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甘南牦牛養殖體系,取得了顯著的養殖效益,助推牦牛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科技潤草原
○石紅梅 馬登錄
金秋的夏河縣牙利吉鄉尼瑪龍村陽諾爾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草場上,牦牛膘肥體壯。作為國家肉牛牦牛產業技術體系甘南綜合試驗站示范基地,專業合作社在甘南綜合試驗站建設依托單位甘南州畜牧工作站(甘南州畜牧科學研究所)的科學指導下,建立了系統的牦牛雜交改良模式和高效養殖方式,養殖效益顯著提升。
國家肉牛牦牛產業技術體系是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50個體系之一,2011年,甘南綜合試驗站通過競聘遴選加入,是該體系的6個牦牛綜合試驗站之一,甘肅省的2個肉牛牦牛綜合試驗站之一。入選國家體系后,借助體系平臺,學習國內先進技術和經營理念,建立了工作團隊,在全州五縣市依托種畜場、專業合作社和養殖戶建立了12個示范基地,與不同領域崗位專家開展產業綜合集成技術試驗、示范,培訓技術推廣人員和科技示范戶,開展技術服務,并完成體系調查、收集生產實際問題與技術需求信息,檢測分析疫情、災情等動態變化并協助處理相關問題。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甘南牦牛養殖體系,取得了顯著養殖效益。
品種選育改良為牦牛產業高質量發展扎穩基礎。我州科技人員與省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積極篩選優秀改良品種,探索甘南牦牛選育雜交改良模式。堅持以“內調為主,外引為輔,適度引進,按需供給,合理調劑,科學選育”的原則開展牦牛選育和提純復壯,該項技術已在全州推廣應用。為解決牦牛人犢爭奶、養殖周期長、肉質口感不佳等問題,探索出用娟珊牛與牦牛雜交生產娟犏雌牛產乳,娟犏牛產肉;用安格斯牛與犏雌牛雜交生產安尕利巴牛產肉的雜交利用路線。經測量,娟犏雌牛產乳量是本地犏雌牛的2-3倍,是牦牛產乳量的5-7倍。甘南綜合試驗站累計引進投放大通牦牛、阿什旦牦牛、甘南牦牛177頭用于甘南牦牛的提純復壯,累計改良甘南牦牛5萬余頭;在夏河縣和合作市示范基地開展牦牛雜交利用,繁育娟犏牛300余頭;2019年生產的娟犏雌牛2022年開始產犢產奶,產奶量是本地犏雌牛的3倍,牦牛的5倍。繁育安尕利巴牛200余頭,一月齡售價可達2000元/頭,經補飼育肥的2歲牛售價9600元/頭。
營養精準調控為牦牛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牦牛長年放牧于天然草原,重復經歷著“夏壯、秋肥、冬瘦、春乏”的惡性循環。經測算,一頭牦牛冷季的掉膘損失相當于一頭成年牛。甘南綜合試驗站自2011年開始,通過試驗示范累計為五縣市示范基地投放飼草料和營養舔磚1000余噸。
飼草料科學調制為牦牛產業高質量發展提質增效。根據甘南牦牛產區草場類型和飼草料種類,牦牛不同生長、生產階段營養需求的差異,設計不同的補飼日糧配方和補飼量,滿足不同生產階段的營養需求,實現牦牛生產全周期營養供給均衡。指導、扶持木道村集體經濟——崗吉草產品加工農民專業合作社拓展新思路,推廣青貯、微貯、干草調制等牧草加工利用技術,著力提高合作社加工、經營水平。年加工飼料1500多噸,實現純收入32萬元,全村64戶每戶分紅5000元。指導碌曲縣勞爾都良種牦牛繁育基地根據牦牛不同生產階段,科學配制日糧配方,加工顆粒飼料按需補飼,充分發揮補飼飼料的營養價值,提高飼草料的利用率。
繁殖適當調控為牦牛產業高質量發展錦上添花。甘南綜合試驗站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牦牛雜交改良和繁殖崗位科學家聯合,2018年開始采購娟姍牛性控凍精和安格斯牛凍精,聘請青海省大通牛場配種員駐點在夏河縣牙利吉鄉尼瑪龍村陽諾爾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開展牦牛人工授精。通過兩年的駐點教學,為專業合作社培養6名配種員。專業合作社自2018年開始,通過產前產后補飼、犢牛培育早期斷奶等技術措施,繁殖母牛一年一產率達到45%以上;繁育娟犏牛300余頭,安尕利巴牛200余頭。
人才培養為牦牛產業高質量發展貯力續航。甘南綜合試驗站自2011年開始,邀請省內外專家在全州舉辦培訓班60余期,培訓農牧民8000余人次,開展技術指導和服務1000余次,發放培訓材料5000余冊、藥物6000余瓶。甘南綜合試驗站站長和團隊成員共計5名,其中3人取得正高資格、2人取得副高資格、3人入選甘南州領軍人才第二層次,2人成立甘南州專家工作室,1人完成“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培養計劃;累計發表論文80余篇,制定(修訂)標準14項,獲批國家專利7件。為我州牦牛產業發展培養了一批懂技術、留得住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