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10-24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郭學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要創新鄉村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充分激發鄉村現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鄉村創新創業。”農村人口老齡化、缺人才、留不住人等問題,是目前制約“三農”發展的重要因素。做好新時代鄉村人才工作,必須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展才華,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無論是培育特色農業,還是推進農業科技創新,都離不開人才的支撐。一段時間來,各地各部門采取積極措施,引導人才往鄉村一線流動,取得積極效果。但也要看到,在一些地方,還存在培養、引進、留住人才難,本土人才不愿回、外地人才不愿來、現有人才不愿留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是鄉村地區條件相較城市比較艱苦。二是在人才培養上缺乏統籌協調。三是人才優先發展的理念還沒有普遍樹立,一些部門和單位對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理解不深,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環境還沒有真正營造起來。高質量實施鄉村振興,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人才制約的問題。
“頭雁”領飛,振興鄉村。辦好農村的事情,村民是主體,干部是關鍵。干部隊伍是鄉村振興工作的直接推動者、組織者、實踐者,是推動黨的“三農”政策落地生根的中堅力量。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干部的能力水平和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優化鄉村領導班子年齡、學歷結構,不斷提高干部隊伍戰斗力。要健全考核評價體系,完善激勵機制,激勵鄉村干部擔當作為。要加大對涉農黨員干部的培訓力度,提高“三農”工作本領,改進工作作風,打造一支政治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的農村基層黨員干部隊伍。“頭雁”要充分發揮作用,不斷增強責任意識、擔當意識,處處做好示范、做好表率,引導更多基層黨員干部主動扛起鄉村振興重任。
興旺產業,以產引才。要挖掘培育一批發展潛力大、市場價值高的創新創業項目,通過投資、技術服務、入股等形式共同發展新型農業主體和農村新業態。大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在鄉村設立涉農研發平臺、成果轉化平臺,促進各類資源要素向鄉村流動。要加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扶持力度,引導鄉村因地制宜發展“一鄉一品”“一村一業”,以產業吸引人才促進人才回鄉發展產業,讓人才在農村大有“用武之地”。要著力引導、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自主規范運營,完善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聚、培育人才的獎勵政策和支持措施,激勵其創新經營管理模式,持續增加對人力資本的投入。要深化村集體經濟公司化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化改革,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分配和退出機制,逐步打破封閉性,推動各類人才持續為之服務。要著力培育專職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和代耕、代管、代營的職業經理人隊伍。
用好“土專家”“田秀才”。在鄉村振興路上,有一批“土專家”“田秀才”正在帶動農民發家致富,進行創新創業示范。“土專家”“田秀才”,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民,他們更加熟悉本地風土人情,更容易適應農村創新環境。他們心系農村,情系農業,憑借自己扎根農村多年練就的勞動生產技能,在鄉村振興道路上正發揮著重要作用。要破除制約鄉土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深化編制、職稱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構建科學合理、具有特色、更加有利于甄別、選拔和激勵“土專家”“田秀才”成長成才的評價體系,著力培育人盡其才、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鄉村文化和創業沃土。統籌整合農技推廣、動植物防疫、質量監管、防災減災等相關機構資源,建設集生產服務、質量監管、信息咨詢、教育培訓于一體的服務平臺。要加強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培訓,全面培養具有現代文化觀念和豐富科學文化知識、掌握“三農”基礎理論和必要農業技術技能,了解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鄉村實際需求的新時代農村實用人才。要緊密圍繞創新驅動發展和鄉村現實需求,提供“走出去”學習交流與調研考察機會,開闊他們的視野,真正把他們培養成為了解農村、理解農民、熱愛農業的農業科技創新、農村創業領頭羊和鄉村致富帶頭人。
作者為蘭州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