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11-21
- 點擊:0
- 來源:張掖日報
吳?鵬
今年,山丹縣以“三抓三促”行動為抓手,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為核心,切實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前三季度,完成各類農作物播種面積70.69萬畝,增長0.62%,糧食總產量22.52萬噸;牛、羊出欄分別達0.66萬頭和58.8萬只,存欄分別達3.1萬頭和92.76萬只。
高標準農田?護航糧食穩產高產
連日來,山丹縣搶抓秋收后農閑黃金施工期,緊盯目標任務和時間節點,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
在陳戶鎮岸頭村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大型機械來回穿梭,初具雛形的機耕路寬闊平坦,大小溝渠縱橫相連,一幅“路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現代農業新畫卷鋪展開來。“高標準農田建設解決了以往土地耕種‘分散化’‘碎片化’問題,不僅方便耕作,還提高了土地流轉率和群眾耕種積極性,有效推進農業機械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陳戶鎮鎮長高學良說。項目建成后,將新增耕地346畝,節水43.4萬立方米,受益人口3748人,年增效益334萬元。
近年來,該縣始終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夯實農業發展基礎、發展現代農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助推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目前,共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36.4萬余畝,高標準農田面積占全縣耕地面積的50%。
特色產業?培優育強促增收
深秋時節,山丹縣4萬畝中藥材進入搶收階段。在霍城鎮劉莊村千畝中藥材種植基地,機器往來穿梭,一根根粗壯的黃芪展露出“真容”,工人忙著采拾、分揀、裝車,田間地頭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今年種了4800畝黃芪,每畝純利潤3000元,明年我想擴大種植規模增加收入,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基地負責人楊全生說。
6.4萬畝高原夏菜源源不斷銷往全國各地,12萬畝馬鈴薯再獲豐收,牛羊出欄數量穩定增長……今年,山丹縣緊緊圍繞“羊、薯、草、菜、馬”五大富民產業,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動現代特色產業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經營,不斷夯實鄉村振興基礎,農民錢包更鼓了,腰桿更挺了,生活幸福指數更高了。
科技賦能?“慧”就農業新圖景
在山丹縣現代農業產業園5500平方米的智能玻璃溫室里,各色花卉爭相開放,智能控制系統的電子屏上顯示著環境溫濕度、土壤溫濕度、光照強度等,完整的傳感系統為作物提供最優的生長環境。“產業園運用智慧農業4.0技術,在手機或電腦上簡單操作,就能實現智能化、高效化、節能化管理。”山丹縣現代農業投資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郭娟介紹。
在甘肅神禾農業果蔬精深加工生產廠區,剛采摘的西蘭花經過清洗、漂燙滅菌、瀝水、速凍后打包裝車,整個過程只需要半小時。“我們利用加工新技術對果品蔬菜進行速凍、切丁、包裝。農產品精深加工已實現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精細化、集群化發展。”甘肅神禾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寧巨忠說。
該縣通過數字賦能,發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著眼擴規模、提效益,推動種養規模化、主體龍頭化、加工精深化、流通平臺化,不斷構建產業融合發展、資源高效利用、產品優質安全的現代循環農業發展體系,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