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12-01
- 點擊:0
- 來源:甘南日報
記者 后晶晶 扎西吉 楊占喜加草 吳海平
一條條道路平坦通暢、一座座新居靚麗整齊、一個個村民笑逐顏開……初冬時節,行走在臨潭縣各鄉村,產業興旺與美麗鄉村相互交融的和美畫卷,正和著鄉村振興的號角聲徐徐展開……
走進位于長川鄉的甘肅誠壹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唐古特大黃產業園,只見唐古特大黃碼放整齊、堆積如山,淡淡的藥香隨風飄散,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對大黃進行篩選、分揀,然后送往車間滾篩、切片、晾曬、裝袋……一派繁忙景象。
長川鄉塔那村村民丁亥必拜,一有時間就到園區來干活,這為她家里增加了一筆可觀的收入。“一天大概能掙130元,能顧家又能掙錢,特別好。”正在分揀大黃的她對記者說。
龍頭企業是產業發展的“火車頭”,像甘肅誠壹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這樣的中藥材初加工企業,不僅起著鏈接藥農與藥企的橋梁紐帶作用,而且促進了中藥材規模化發展,增加了群眾收入。
甘肅誠壹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沙觀音告訴記者,公司帶動全縣藥材種植合作社二十多家,給合作社提供了良好的銷路,今年收購大黃3000多噸,帶動周邊務工群眾20000多人次,發放工資280多萬元,把臨潭縣高質量、無農殘的中藥材銷往全國各地。
據了解,近年來臨潭縣采取外引內培相結合的方式,發展培育鴻飛、興中、誠壹等中藥材加工企業5家,中藥材合作社240多家,中藥材貯藏能力達到1.2萬噸,加工能力達到0.6萬噸。
臨潭縣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交匯過渡地帶,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復雜多樣的地形地貌,使之成為種植各類中藥材的適生區。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臨潭縣利用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以唐古特大黃為主的中藥材種植業,同時還積極推廣種植當歸、柴胡、黃芪、獨一味、秦艽、羌活、鬼臼等十五個中藥材品種,把中藥材種植作為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改善生態環境、實現鄉村振興的有力舉措。
今年臨潭縣進一步加大產業扶持力度,不斷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聚焦集約化、規?;嘤?形成了種苗繁育、基地建設、就地加工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持續做大做強中藥材產業。
緊盯產業、沿鏈謀劃、龍頭牽引、培育壯大、打造平臺、集群發展……這是臨潭縣產業發展“強鏈補鏈延鏈”的思路和舉措。今年臨潭縣在擴大種植規模、強化技術指導、中藥材深加工、拓寬銷售渠道、增加群眾收入等方面持續發力,投入資金1856萬元實施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建設項目,大力獎補種植戶、經營主體參與基地建設所需的種苗、有機肥、地膜等,共建成綠色標準化種植基地10萬畝以上,產量達到2.5萬噸。
“臨潭當歸”“臨潭大黃”順利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認證,臨潭農產品有了全國公認的品牌。如今,發展中藥材種植和加工已成為臨潭縣鄉村振興的新引擎,村民們鼓足干勁、腳踏實地、信心滿滿地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廣袤土地上,播種下一顆顆致富種子,用勤勞的雙手描繪著豐收的愿景,創造甜美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