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12-22
- 點擊:0
- 來源:平涼日報
□孫筱娜?王繼發
朔風勁吹,田間,矮砧蘋果樹迎寒挺立。
園子的主人是靈臺縣獨店鎮瓦玉村的楊帆,今年57歲的他已經有25年的果園種植經驗,稱得上實打實的老果農,他的12畝果園,近3年年均收入超過了17萬元。
“我從2002年就開始栽植果樹,是咱縣上最早的一批果農,靈臺蘋果的幾起幾落也是我種蘋果的起起伏伏。”楊帆一邊剪枝一邊說,“12畝果園這幾年效益相當可觀。”
靈臺是甘肅省蘋果優質產區之一,2013年,縣上引進矮砧蘋果種植,依靠“四新”技術以及“瑞雪”“瑞陽”“愛妃”等矮砧新品種,靈臺蘋果種出了名堂,擠進了高端市場,更拿到了“瑞雪”的全國定價權。
找準方向,村民的錢袋子慢慢鼓起來了,果產業也成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支柱產業之一,對村民們而言,這是發展的新起點。
“這么多年,娃娃上學、買房、結婚,大大小小的開銷都是從蘋果樹來的。”楊帆感慨道。
走進楊帆家的果園,每根枝條都在陽光下舒展地生長著,“精氣神”十足,數十位果業隊技術員正在緊張有序地修剪著枝條。
在靈臺,人們常常會看到手拿各種工具的果業服務小分隊奔赴在生產一線,他們走鄉串村、下地進園,把實用、適用的果業技術送到每位果農家門口,忙碌的身影在鄉間十分“惹眼”,今年65歲已有11年工齡的何栓奎就是其中的一員。
“獨店鎮果業服務隊成立已經有15年的時間了,一年四季全過程給各村各戶進行指導。該打藥的時候,我們就去指導怎么配藥怎么打,該拉枝的時候就去傳授經驗怎么拉枝怎么刮腐爛……”何栓奎告訴記者。
這個平均年齡在65歲的果業技術服務隊服務于全鎮50戶果農近500畝果園,在靈臺,像這樣的果業技術服務隊還有11個。
他們都是當地群眾廣泛認可的蘋果務作能手,技術過硬,有著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已經總結出一套成熟的果園管理辦法。
據靈臺縣果業局局長張建鋒介紹,政府通過購買服務方式,聘請220名鄉土人才為果業服務技術員,采取“專家+技術員+特聘果樹服務員+示范戶+農戶”的“五位一體”模式,在全縣13個鄉鎮設置果樹服務隊,通過上門服務、進園指導、舉辦講座、現場示范、熱線咨詢等方式,做到服務全覆蓋、指導零距離,徹底解決果業技術推廣“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紅蘋果成了“金果果”,產業興了,錢包鼓了,楊帆越干越有勁兒,心里藏了個大藍圖:“我準備把一部分老園子挖掉,重新栽植新品種,提高經濟效益,發展蘋果產業,我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