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1-05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安志鵬?通訊員?梅金娟
華池縣耕地面積103.36萬畝,其中玉米種植面積就達到40萬畝以上。每年秋季,40萬畝玉米收獲的同時,也會產生近15萬噸的秸稈。
這些秸稈,曾是當地沉重的“包袱”。
現如今,華池縣通過燃料化、飼料化、肥料化、基料化等方式,使曾經廢棄的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為全縣增加綜合產值5000萬元以上。
一
時下,華池縣懷安鄉糖坊咀村的天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正在全力加工農作物秸稈。這是一家從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而來的本地企業,與當地5個鄉鎮的17個產業合作社簽有保底分紅協議,每年按照村集體發展資金的5%進行保底分紅。目前,合作社羊只存欄1.3萬只,肉牛存欄400余頭。
與其他養殖企業不同,天云農業不僅有鋼架結構秸稈收儲存放棚,還有打捆機、裝草車、牽引拖拉機以及自走式秸稈壓捆機等大型設備。從加工流水線上下來的飼料,直接被運送到投喂流水線,基本上實現了自給自足。“實施秸稈飼料化加工以來,不僅實現了自給自足,還一舉‘消化’了本地3萬噸左右的秸稈。”天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高懷富感慨地說,“每年能為企業節約大約150萬元的養殖成本。”
作為全省14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之一,華池縣2023年著力培育了天云農業等4個秸稈綜合利用經營主體、2個秸稈收儲運社會化服務組織,全面提高秸稈綜合利用能力。
二
木生源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農林業生物質資源化利用的企業,2022年經中化集團牽線搭橋來到華池。
木生源的到來,不僅讓城壕及周邊5個鄉鎮的3萬噸秸稈變廢為寶,還解決了困擾當地多年的秸稈燃料化的技術瓶頸。
木生源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生產的以秸稈為原料的生物質燃料,每公斤低位熱值在3200大卡左右,灰分只有10%。得益于此,城壕鎮及周邊鄉鎮的學校、衛生院以及鄉政府和部分農戶,以一噸1000元左右的惠民價用上了生物質燃料,降低了取暖成本,避免了安全隱患。
企業負責人疏得金告訴記者:“華池在土地流轉、廠房建設等環節都給予優待,各種手續辦理也實現了‘一站式’,我們帶著技術‘拎包入駐’,非常方便。”
三
近日,在華池縣林鎮鄉黃渠村,田間地頭人頭攢動。村民們揮舞著鐵叉,把一捆捆玉米秸稈塞進轟鳴的打捆機進行揉絲粉碎。不多時,秸稈就變成了一捆捆打包好的草料。
“我只需要在收玉米時把秸稈堆成堆,打捆、運輸都不用操心。”黃渠村村民解海兵說,按市場價100元一畝來算,他家15畝秸稈地收入1500元。而解海兵除了出售秸稈,還在村里的農機合作社務工,參與秸稈打捆。一捆8元的務工費,讓他每年秋冬農閑都能有近2萬元的收入。
為最大限度提升秸稈綜合利用量,華池縣設有多處秸稈收儲運站點,實現了秸稈就地消化利用,全年秸稈收集量約13萬噸,綜合利用量11.8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