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1-09
- 點擊:0
- 來源:嘉峪關日報
融媒體中心記者?楊亮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不平凡的2023年,嘉峪關以破題、解題,實干、奮進的頑強毅力,加快經濟恢復,加速社會運轉,高質量發展步履鏗鏘、喜事連連。
2023年前三季度,我市在連續兩次獲得全省經濟增長“貢獻獎”的基礎上,第三季度再次獲得“進步獎”第一名;
2023年酒鋼(集團)公司全年預計實現工業總產值1086億元,實現收入1205億元,實現利稅總額49.6億元;
2023年全年實施重點項目189個,開復工率100%,投資完成率100%;
……
堅韌不拔、活力無限的嘉峪關,升騰著溫暖的煙火氣,澎湃著昂揚的奮進力量。
告別不平凡的2023年,迎來充滿希望的2024年,我們底氣十足、力量十足。
我們有:酒鋼(集團)公司、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等企業的鼎力托舉;
我們有:建成投產的首個冷軋不銹鋼項目甬金22萬噸精密不銹鋼板帶項目一期工程;
我們有:落地實施的西北最大的氧化鋁項目嘉唐鋁業600萬噸氧化鋁一期項目;
我們有:全石墨升級改造的東興鋁業電解槽、順利實施的寶武鋁業30萬噸高精度鋁合金大扁錠和銘福鋁業6萬噸電工圓鋁桿;
我們有:順利投產的隴鵬高端電力裝備光伏組件一期、索通20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一期項目;
……
這就是嘉峪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奮進新征程,展現新作為。
2023年底,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提出,加快我省新型工業化進程,要深入實施鏈條韌性培育鍛造、科技創新引領賦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數實融合提質增效、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企業競爭力突破提升“六大行動”。
這既為我市全面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明確了目標,也為我市打造“產城融合、地企協作、城鄉一體、綠色發展、社會治理、民生幸福”典范提供了遵循,更為我市以高質量發展展現新時代新氣象、新時代新擔當指明了方向!
夯實工業之基,塑造競爭優勢
提衣提領子,牽牛牽鼻子。
工業是嘉峪關經濟的主體,更是嘉峪關崛起的根基。堅持做正確的事,嘉峪關一干就是半個多世紀。任憑風吹浪打,行動一以貫之。
2023年,面對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經濟恢復面臨的繁重任務,嘉峪關更是高高擎起工業高質量的“旗幟”,爬坡過坎,奮力攀登。
2023年初,應勢推出《嘉峪關市強工業行動計劃(2023—2025年)》,鮮明地宣誓著“大抓工業、大干工業、大興工業”的導向,昭示著工業經濟強勢再出發的信心和決心。
目標是旗,引領航向。
于是,穩增長、擴投資、促發展,重重地擺在了市委、市政府的“案頭”,抓什么?怎么抓?這是個一開始就必須想清楚的問題。嘉峪關斬釘截鐵地回答:“首先,我們必須要明晰的是,我們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有哪些?”
這是方向不偏、事半功倍的出發點和著力點。
嘉峪關地處被譽為“陸上三峽”的河西走廊風光電資源核心區,全年平均太陽能輻射量為6129兆焦/平方米,日照總時數達3316小時,是國家發展改革委確定的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納試點地區。
立足這一資源稟賦,嘉峪關大力發展光伏產業,持續做優新能源產業。“十四五”時期,截至2023年底,全市并網及在建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累計達2504兆瓦,其中,建成并網發電項目974兆瓦,在建項目1530兆瓦;全市新能源裝備制造產品年產能約8萬噸。
風光無限,動能澎湃。新能源強勁的勢頭,快速的增長,讓嘉峪關在高質量發展的大考中信心滿滿、活力四射。
如果說新能源是嘉峪關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那么傳統產業的深厚底蘊就是其聚力成勢的根和脈。
對嘉峪關來說,之所以能蹄疾步穩,鋼鋁產業真可謂居功至偉。
做精鋼鐵產業,近年來,嘉峪關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步伐,持續擴大高品質碳鋼和精品不銹鋼產業規模,加快開發先進軌道交通用鋼、光熱發電用不銹鋼、新型高強塑汽車鋼等產品,著力推動產業鏈向高端邁進、價值鏈向頂端躍進,附加值的“含金量”成色更足。
善弈者謀勢,善謀者致遠。從做精鋼鐵中夯實老家底,是崛起乘勢的“本本”,但光有“本本”,老在原地“打轉轉”,是經不起大風大浪擊打的。
做好老家底這篇大文章,光會“審題”不行,關鍵得有創新答題的膽識和魄力,這樣才會變“被動”為“主動”、變“劣勢”為“勝勢”。
城市變遷歷史實踐證明:嘉峪關人的骨子里就有這種創新求變的因子和胸有成竹的膽略。這一點在做強鋁產業上表現得尤為突出。
鋁,是嘉峪關的“后來者”。但就是靠著“不服輸”“敢闖關”“久久干”的清醒和堅定,嘉峪關硬生生地把鋁產業做成全國第六、西北第二的產業基地。
手有金剛鉆,自然敢攬瓷器活。
2023年以來,圍繞建設千億級鋁產業集群的目標,嘉峪關推動鋁產業上游向氧化鋁、再生鋁等原料延伸,中游在全國范圍爭取電解鋁產能轉移,下游引進一批精深加工項目和高附加值產業,推動“氧化鋁-電解鋁-鋁材-鋁制品深加工”全產業鏈條加速構建。
截至目前,銘福鋁業6萬噸超導線項目建成投產,文豐1200萬噸氧化鋁、寶武鋁業30萬噸大扁錠、博豐3萬噸鋁型材等項目落地實施,鋁產業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動能持續涌流。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努力走出一條創新驅動、綠色低碳、開放共享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探索以新發展理念引領中國式嘉峪關的實踐,嘉峪關依然在路上。
項目建設提速,發展動能勃發
望遠能知風浪小,凌空始覺海波平。
2023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重點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興基礎設施、節能減排降碳,培育發展新動能。
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激發有活力的動能,項目建設無疑是發展之本、增量之源、后勁所在,更是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的有力抓手。
先看一組數據。
2023年上半年,在省列重大項目、招商引資重點項目和重點工業項目的支撐帶動下,我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6%,增速分別高于全國、全省10.8個百分點和1.2個百分點,拉動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整體走高的突破性增長態勢。
由此來看,項目拉動嘉峪關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可見一斑。
按照2023年的發展態勢和增長速度審視,預計本年度嘉峪關地區生產總值有望突破400億元,屆時,嘉峪關的發展空間、能級和支撐將不斷實現新拓展和新夯實。
從全國來看,面對國內多重因素交織疊加帶來的下行壓力,嘉峪關這份奮進答卷中的靚麗投資,既折射出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和潛力,更見證著嘉峪關促進項目投資的決心之大和信心之強。
把項目建設作為產業興、經濟振的“主抓手”“牛鼻子”,嘉峪關充分調動各項資源要素聚焦主責主業,以強聚焦補短點、疏堵點、治痛點,加快形成支撐項目建設發展的多元產業集群,全力構建項目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圈”。
緊盯工業項目計劃建設清單,動態更新推進臺賬,落實“日監測、周調度、月分析”工作機制,密切跟蹤掌握項目建設進度及投資完成情況,全面提升項目開工率、投資完成率、按期竣工率;
圍繞項目前期手續辦理、開工建設等各個環節,用心用情做好協調服務,助力企業加快項目備案、規劃選址等工作,推動落地項目及早開工建設;
引導酒鋼(集團)公司等重點企業大力實施技術改造項目,加快研發工業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不斷提升鋼、鋁等傳統優勢產業產品效益及品牌效應;
精準高效落實“包抓聯”“六必訪”工作制度,全面優化項目土地規劃、基礎配套、要素保障等服務供給,以更大力度、更實作風為企業紓困解難,推動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達效;
……
以園區產業項目建設為例。
2023年,索通低碳產業園2.5萬噸負極材料、甬金8萬噸精密不銹鋼板帶、隴鵬1GW光伏組件、嘉西1GW光伏并網發電、銘福鋁業6萬噸超導線,中核中央廚房等18個項目建成投產;文豐1200萬噸氧化鋁、祁連山200萬噸超細粉、寶武鋁業30萬噸大扁錠、聚鑫達12萬噸硅錳合金、博豐3萬噸鋁型材、河北產業園等一批項目落地實施。
從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度看,60.2億元的完成額度,讓2023年成為園區歷年來投資最大、投產項目最多的一年,消息傳來,園區上下倍加振奮、備受鼓舞。
一流的發展離不開一流的企業。在嘉峪關談投資、談項目、談發展的每一個場景中,酒鋼(集團)公司在任何時候都舉足輕重。
用好政策空間,找準發力方向,酒鋼(集團)公司依托項目建設,攻堅產業升級,新動能加速集聚成勢。
投資24.7億元實施本部1#2#焦爐優化升級建設項目,目前焦爐系統全面建成投產;
投資13.6億元實施本部煉鐵工藝裝備三化升級改造項目,目前高爐爐殼已順利封頂;
投資21億元實施燒結機工藝裝備三化升級改造項目,目前1#燒結機主廠房順利封頂;
投資19億元實施嘉東料場綠色智能化改造項目,1#2#C型料場和13個原礦筒倉、11個焦煤筒倉及配套設施已經投用;
投資9800萬元的宏電鐵合金公司1#2#爐復產大修及煙氣治理項目已建成投產;
……
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優化產線產品結構,利用有限的土地、能耗、水耗發展高端項目,酒鋼(集團)公司在推動傳統制造業升級的過程中,以項目建設為嘉峪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擎起了“一片艷陽天”。
突出招大引強,做優營商環境
風霜雨雪,自有惠風相送;關隘重重,不擋大道在前。
面對千帆競發、奮楫者先的競爭態勢,為嘉峪關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必須激活招商引資這個“源頭活水”。
借船出海、借梯上樓。2023年,我市牢固樹立“以招商引資論英雄、以項目建設論成敗”的鮮明導向,以求“企”若渴的姿態,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推動“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打開了新局面、掀開了新篇章、實現了新突破。
2023年以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外出招商20次,分管領導外出招商29次,成功推動河北文豐、浙江甬金、索通盛源、浙江晶翔、隴鵬光伏等一批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嘉落地。
可以說,招商引資是加快構建產業鏈韌性的有效途徑和加快形成完整產業鏈體系的重要手段。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可以說,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構筑,離不開“引進來”“走出去”的雙向奔赴。這是產業分工和合作的規律性使然。
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不遺余力地推動強鏈補鏈延鏈,依然是嘉峪關突破瓶頸制約、塑造競爭優勢、迎來蝶變升華的不二之舉。
這是由嘉峪關的資源稟賦決定的。嘉峪關的要素稟賦,如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并非樣樣豐盈充沛,鍛造長板、補足短板,沒有“他力量”的賦能聚力,要想永遠保持不落于人的強勁勢頭,難度不言而喻。
于是,以己之優補己之短,就必須體現針對性和精準性,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2023年以來,嘉峪關聚焦“2+6+N”重點產業鏈,明確招商任務,全面構建職能明晰、分工明確、政策保障、落實有力的招商引資工作機制,力保招來的商、引來的資符合市情、貼合實情。
這是由嘉峪關的產業基礎決定的。嘉峪關的產業形成和發展支撐是什么?是鋼鐵產業、鋁產業。開辟發展新領域、壯大發展新動能,不聚焦傳統優勢產業建鏈延鏈補鏈強鏈,造成的后果必定是資源錯配、要素錯搭,最終貽誤的還是迎頭趕上的發展“黃金期”。
于是,要想讓產業的個頭長得更高、體格更加強健,還必須圍繞“根底”,把底盤夯實得更牢靠一些。
2023年以來,嘉峪關緊緊抓住中東部產業轉移的有利契機,有針對性地引進產業鏈關鍵環節、核心企業和配套項目,促進上下游、產供銷一體化發展。
這是由嘉峪關的區位優勢決定的。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重要節點城市的優勢,本身就是嘉峪關的無形潛力和資本。把這一潛在的優勢激發出來,形成有形力量,不要說對制造業投資增長優勢可觀,而且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實現的“虹吸效應”也未必可測。
于是,要想讓優勢更優、潛力噴涌,還必須深刻洞察周遭環境聚合的強大優勢,在主動求變中突圍破局。
2023年以來,嘉峪關積極搶抓“國家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布局建設機遇,加大與央企中鋼集團、五礦金通合作力度,下大力氣推進嘉峪關國際智慧物流綜合樞紐暨國際礦產品資源交易中心項目建設,全力做大通道物流產業。
這是由綠色發展的形勢變化決定的。嘉峪關地處西部腹地,發展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現代綠色高載能產業,有著東部地區無可比擬的天然優勢,對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加速轉換放大新能源優勢更有著難得先天利好。
于是,要想推動戰略新興產業做大做強做優,必須積極搶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對標國家所需、地方所能、群眾所盼、未來所向,加快布局、加大布局。
2023年以來,嘉峪關加大與索通發展的合作,引進落地了總投資110億元的索通低碳產業園,與中鐵聯運公司加快推進新能源及甲醇重卡生產項目。
一年來,在重招商、抓投資、促發展的濃厚氛圍營造下,全市上下聚攏了廣泛的招引共識。
2023年,市招商引資服務中心新引進項目60個,簽約額473.95億元,同比增長102.53%,到位資金180.16億元,同比增長46.16%,成績可圈可點。
如果說招商引資是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那么營商環境就是招商引資的基石底氣。
欲致魚者先通水,欲致鳥者先樹木。
可以說,營商環境好不好、優不優,直接決定著市場要素聚不聚得來、發展動能強勁不強勁。
2023年,嘉峪關堅持把營商環境作為“一號工程”,將優化營商環境同法治政府、誠信政府、數字政府建設結合起來,經營主體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干部服務意識持續增強,全市營商環境持續向好。
深入開展攻堅突破行動。實施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創新環境、要素環境五大攻堅行動,進一步強化從招商引資到項目落地全流程服務,大力推廣使用涉企政策精準推送和“不來即享”服務系統,在全市營造重商親商利商的濃厚氛圍。
持續提升政務服務質效。持續深化“一門一窗”服務,深入開展“減證便民”,深入實施“容缺受理+告知承諾”服務,全面推行“綜合窗口”服務模式和“彈性辦”“延時辦”“幫辦代辦”等特色服務,“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提級督辦事項辦結率100%,群眾滿意率99.44%。
積極推廣創新試點改革舉措。主動對標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最佳實踐,對客貨運輸電子證照跨區域互認與核驗等26項必須不折不扣完成的改革舉措,對標國家要求逐項落實、全面推廣;對“一照多址”改革等15項改革舉措,結合市情實際,因地制宜推進實施。
全面落實領導干部包抓聯企業機制。建立地級領導包抓聯工作機制,扎實開展“大走訪、大調研”活動,精準掌握企業生產運行、要素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問題,建立健全企業反映問題臺賬,加大紓困幫扶力度。
持續優化監管方式維護市場秩序。在行政事務中推廣使用信用報告、信用評價,“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信用監管新格局逐步形成。對市場監管領域“雙隨機、一公開”抽查事項實行清單管理,全面落實“首違不罰”規定和“兩輕一免”清單制度。
審批事項越來越少、辦事效率越來越高,更有吸引力、更具競爭力、更加有活力的營商環境,正在嘉峪關成為最靚麗的標識和品牌。
大道如砥,壯闊無垠。緊緊抓住發展第一要務,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鼓足干事創業的精氣神,形成狠抓落實的好局面,新征程上,嘉峪關必將快步奔馳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康莊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