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2-04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劉鵬飛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部署,強調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甘肅農業地位重要,今年我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錨定農業強省目標,聚焦‘兩確保、三提升、兩強化’,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甘肅建設“農業強省”應堅持系統思維,統籌“大特色”與“小特產”,走各級政府推動、產業協會帶動、經營主體聯動、大型集團牽動、農業園區催動、科技創新驅動、品牌形象拉動的路子,加速推動形成現代寒旱特色農業發展新高地。
各級政府推動。省市縣建立一個產業“一套主抓班子、一套實施方案、一套扶持政策、一套專家團隊、一套考核體系”的推進機制,及時研究重大事項、協調解決重大問題。深入推進農業產業鏈鏈長制,完善產業鏈、融通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做強創新鏈。從資金、土地、稅收、環保,以及企業開辦、市場監管等方面優化農業發展的支持政策。建立調度督查機制,每季度圍繞某一產業專題調度,每半年開展一次督查,針對性推動工作落實。
產業協會帶動。依托“牛羊菜果薯藥”和玉米等“大特色”,以及禾尚頭小麥、蕎麥、辣椒、核桃、藜麥、枸杞、花椒、啤特果、蘭州百合、苦水玫瑰、食用菌、油橄欖、茶葉、銀杏、軟兒梨等地方“小特產”,有重點地培育壯大產業發展協會,通過建立行業制度、維護行業利益、進行行業調研、組織行業活動,以及參與政策制定、開展相關培訓等,充分發揮協會聚集要素、搭建橋梁、整合資源、抱團發展、溝通協調的平臺作用,不斷提升農業市場競爭力。
經營主體聯動。聚焦農業經營主體,支持它們共同發展、各展所長、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要推廣資源開發型、股份合作型、服務增收型、項目帶動型等模式,探索發展混合股份集體經濟,探索建立市縣級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集團,發展壯大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要大力支持省農墾集團、省供銷聯社在龍頭帶動、社會化服務方面發揮更大作用。要積極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質量數量雙提升行動,開展國家省市縣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四級聯創,探索建設綜合性農民專業合作社,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確定一批就業帶動強、發展前景好的鄉村就業工廠,加快轉型升級。
大型集團牽動。我省特色農業優勢明顯,但存在產業鏈類似、互補性不強、差異化不夠等問題。要借鑒其他省區好的經驗做法,引導農業龍頭企業采取兼并重組、股份合作、資產轉讓等形式,圍繞“牛羊菜果薯藥”和玉米等“大特色”產業,分類培育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大型農業企業集團,避免同質化競爭,對外握指成拳,增強每個產業的品牌效益、抗風險能力、市場競爭力和話語權。
農業園區催動。農業園區是從空間上集聚農業生產、加工、服務、文旅等各類要素,通過培育壯大優勢特色主導產業,推動規模種植、加工轉化、品牌營銷、技術創新等協調發展的現代農業生產經營載體。要加快農業科技園區、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等三類園區的創建認定工作。要對基礎良好、條件成熟的農業園區予以重點扶持,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要探索推廣農業園區企業化運作的管理機制,統籌科技、農業農村、發展改革等部門工作,建立協調機制,形成工作合力。
科技創新驅動。強化農業科技支撐,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研究科技創新支持現代寒旱農業發展的政策,加快建設區域性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完善基礎研究穩定支持機制,大力開展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加緊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的龍頭企業,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采取崗位補助、成果獎勵、服務保障、揭榜掛帥等措施,選拔培養一批農業科技領軍人才。加強與國內外農業院校共建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農業科研創新團隊。積極發展智慧農(牧)場、數字田園、智慧節水、智慧農機等。
品牌形象拉動。大力推進兩個“三品一標”建設,研究鼓勵有機肥使用的政策,探索打造綠色有機農產品示范省。健全“地道甘味”“區域品牌”“企業商標”三級品牌體系,切實提高農產品價值。充分利用蘭洽會、敦煌文博會等開放平臺以及各類媒體,加強宣傳推介。研究打造“印象甘肅·農博館”,作為地標性建筑,與旅游結合起來,集中展示甘肅名優農產品,開展線上線下宣傳推介。在全國大中城市打造“甘味”農產品運營中心,讓甘肅優質農產品走向全國,行銷世界,惠及千家萬戶。
作者為省政府研究室農村經濟研究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