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2-28
- 點擊:0
- 來源:隴南日報
? ? ? ?據隴南日報宕昌報道 今年來,宕昌縣木耳鄉緊盯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短板弱項,著力突破行政管理界限,在馬蓮、奤治、瓦拉子三個村探索以“組織聯建”為動能、以“產業互補”為依托、“風險共攤”為支撐的“聯村抱團”機制,建成養殖場一處。
該項目總投資580萬元,總占地面積16.56畝,年可飼養基礎母羊300只,年繁育羔羊750只,正常年存欄1000只以上。截至目前,已出欄450余只,存欄780余只,2024年預計可為3個村集體經濟分紅20余萬元。
近年來,木耳鄉以黨建引領為出發點,通過建立健全村集體經濟組織章程、完善組織架構、加強制度建設等措施,讓多個支部聯合在一起,構建多個支部抱團發展,形成以強帶弱、以弱聚強,推進工作落實。以優化產業結構為重點,按照“產業相融、資源互補、共同發展”的思路,木耳鄉通過共享資源,實現融合化發展。結合撂荒地整治,在奤治村種植苜蓿1000畝,為羊場提供青儲飼料;在瓦拉子村、馬蓮村通過“公司為25戶三類戶提供母羊和羊羔,對母羊育肥后進行回收”的模式,拓寬農戶增收渠道,在此基礎上預計2024年帶動全鄉124戶三類戶發展養羊產業,切實保障三類戶穩定增收。
還利用“村辦合作社+能人大戶+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建立村級集體資金投資協商機制,針對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社“有門路缺資金、有資金無門路”,“持續投入跟不上、閑置資金沒處投”現象,將投入到村級的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資金、東西部協作資金和村級自有資金、貸款資金、群眾自籌資金等打捆匯聚到村級聯合體,由聯合體根據發展需求確定投資項目,提升資金投向的精準度和效益,合作社等負責人為議事會核心成員,將項目、資金、實施等作為重點議事內容,實行“一月一例會、一季一商議、半年一總結”和“特事特議、要事共決、實事共辦”機制,做到民主決策、民主管理。(來源:宕昌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