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3-21
- 點擊:0
- 來源:隴南日報
隴南日報通訊員?劉治學?王曉勇
宕昌縣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黨建引領振興,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久久為功,走出了一條鄉村和美、產業興旺、治理有效的新路子,一幅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和美——
優化提升人居環境
宕昌縣堅持規劃先行,大力推進鄉村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堅持“宜建則建、宜耕則耕、宜綠則綠”原則,全力以赴改造村容村貌,扎實開展拆危除舊、建筑立面改造、“四小園”建設等工作,科學處理各類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精心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使提質后的村莊環境更整潔,生態更優美,形成了美麗鄉村建設新氣象。
賈河鄉大堡子村挖掘原生態村居風貌、融入現代景觀設計元素,進一步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凸顯鄉風鄉韻、喚醒村莊閑置土地。
獅子鄉東峪自然村充分利用現有“老屋”轉型發展,當地對村居重新規劃設計,進行修繕加固及提質改造,建成集鄉村文旅觀光、主題餐飲、休閑體驗、旅游打卡等于一體的鄉村休閑游樂園。
近年來,宕昌縣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嚴格對標鄉村建設“雙4556”標準,因地制宜建設鄉村振興示范村65個,其中省級11個,市縣級21個,鄉村旅游示范村6個,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示范村26個。官亭鎮王家村、新城子藏族鄉岳藏甫村被公布為甘肅省“和美鄉村”。
宕昌縣財政每年安排專項經費對農村改廁進行獎補,完成戶改廁10130戶,創建清潔村莊89個,建成公廁30座。一個個整潔優美的村莊如珍珠般散落在宕昌大地。農村成為群眾樂居、宜居的幸福家園。
殷實——
發展壯大特色產業
宕昌縣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引導百姓發展特色養殖、特色種植、鄉村旅游、電子商務、勞務
輸出等產業。先后培育了宕昌紅芪、宕昌黨參、宕昌黃芪、宕昌當歸、宕昌大黃、宕昌花椒、宕昌蜂蜜等一系列農產品深加工優勢產業和宕昌食用菌等龍頭企業,加快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南陽鎮下付村充分利用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的自然優勢,引進樹莓,讓荒山結出“致富果”,興建了果酒、樹莓加工車間和倉儲冷庫,加工樹莓系列產品,實現了產業“延鏈補鏈”。
去年舉辦了中國農民豐收節暨首屆黃芪產業發展交流會,黃芪、刺繡、花椒、果蔬、木耳、蜂蜜、羊肚菌等特色產品深受大家喜愛。
兩河口鎮整合鄉村振興、東西部協作等項目資金795萬元、撬動社會資本580萬元投入兩江風情公園建設,建成健身跑道、觀光木棧道、水系景觀、生態護岸和農家樂,把“特色小鎮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品牌擦得更亮。
通過依山傍水、因勢因地打造旅游線路,宕昌鄉村旅游展現出鄉村農耕之美、田園之美、自然之美、傳統之美,新城子藏族鄉新坪村、何家堡鄉草坪子村、城關鎮瓦舍坪村等一批
美麗鄉村成為新的“打卡”地。去年全縣共接待游客526.68萬人次,同比增長242%,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7.84億元,同比增長224%。
文明——
創新基層治理模式
近年來,宕昌縣不斷加強基層治理,完善基層組織體系、治理體系和服務體系,創新法治為綱、自治固本、德治潤心的“三治融合”鄉村治理模式,通過健全完善村規民約,成立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協會等群眾組織,積極引導群眾參與基層治理,協同開展矛盾糾紛和安全隱患排查,推動治理能力延伸到了“神經末梢”,走出了一條“三治融合”的鄉村善治新路子。
宕昌在全縣25個鄉鎮340個行政村(社區)劃分設置網格1533個,實現“人在格中走,事在網上辦”。建成25家鄉鎮綜合文化站、340家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修復130余座古戲臺,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縣鄉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打通了基層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讓農村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文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