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6-03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謝曉玲?通訊員?王黎奎
僅用手中約六七十厘米長的聽音棒,將耳朵和機器“連接”在一起,就能“診斷”化工設備“病癥”,這是金昌化學工業集團“隴原工匠”孫學祥的“獨門絕活”。
今年,在金昌市總工會組織開展的勞模工匠“助企行”活動中,他穿梭在化工企業的車間班組,面對面、手把手為設備維修人員“傳經送寶”,并利用“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導師帶徒制,培養化工設備維修骨干20余名,成為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技術精英。
同樣,從事農業科技推廣研究的省級勞模周勇,在金昌市總工會組織的勞模工匠“助農行”活動中,來回奔波在田間地頭、養殖基地,現場指導農戶科學養殖牲畜、防治疾病,幫助解決養殖戶的技術難題。“周勇勞模創新工作室”面向群眾開展技術培訓,先后培訓養殖人員5000多人次,促進了全市畜牧養殖技術進步……
這些場景,是金昌市總工會組織開展“勞模四進”活動,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動縮影。
今年以來,金昌市總工會聚焦培育新型勞動者、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啟動以“宣講報告進校園、技術交流進車間、科技助農進田間、培訓示范進一線”為主要內容的勞模工匠“四進”活動。目前,全市工會組織開展勞模工匠進校園活動26場(次)。
組織勞模工匠深入車間班組“授絕活”,精準對接企業需求,開展技術交流和“傳幫帶”活動,通過現場演示、實際操作、經驗交流等形式,為企業“把脈會診”,解決技術難題200余項;
組織農牧業科技領域的勞模工匠走進鄉村,現場查實情、開處方、講政策,開辦“田間課堂”,通過案例教學、實地授課,開展農技培訓,并組織10名勞模為特色農產品代言,促進農業穩產增收;
組織勞模工匠走進車間班組、生產一線,實行“訂單式”上門培訓,并利用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開展技術攻關、技術革新、發明創造,引領職工開展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
……
去年以來,金昌市工會系統通過勞模工匠進一線、校企雙方師帶徒等方式,累計培養學徒3100名,培訓產業工人1萬余人次;全市職工提出合理化建議6430項,完成技術革新133項、發明創造45項,開展“五小”活動195項,推廣先進操作法280項,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了新動能。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大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建設力度,成立全市勞模工匠創新聯盟,常態化開展‘助企行’‘助農行’活動,為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貢獻勞模工匠力量。”金昌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謝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