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11-14
- 點擊:0
- 來源:天水日報
據天水日報報道 眼下正是中藥材的采收階段。近日,記者走進甘谷縣禮辛鎮中藥材種植基地,只見農戶們正忙著采收、晾曬中藥材,田間地頭彌漫著陣陣藥香,大家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甘谷縣禮辛鎮地處黃土高原梁峁溝壑地帶,海拔較高、氣候溫涼、土層深厚,獨特的自然條件為中藥材的生長提供了先天優勢。近年來,禮辛鎮依托這一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的中藥材種植產業已經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
時下正值黃芪、黃芩、黨參、冬花等中藥材的采收關鍵期,禮辛鎮南北兩山高海拔區域的萬畝中藥材種植基地也迎來了豐收。在甘谷縣爍爍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中藥材種植基地,記者看到采挖機在藥田里來回穿梭,村民們正忙著撿拾、分揀、搬運,一派繁忙而有序的豐收景象。
甘谷縣爍爍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賈萬同告訴記者:“我們西山片種植黨參、黃芪、黃芩等道地中藥材3000余畝,帶動農戶自種1000余畝,年產量預計達750噸左右,產值可達1000萬元,吸納周邊剩余勞動力120余人,戶均增收1.5萬余元。”
在禮辛鎮西山石灣流域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已經采收完分裝好的黨參堆放在陽光下,散發著醇厚的藥香。“今年我們合作社第一年試種黨參,從采收情況看是成功的,這為我們進一步擴大黨參種植面積增添了信心,也為高海拔區域黨參種植提供了經驗。”天水物順源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偉平高興地說。
據了解,禮辛鎮在全鎮南山、北山、西山三個片區的高海拔區域已建成千畝以上中藥材種植基地4個,種植黃芩、黃芪、黨參、柴胡、貝母等道地中藥材1.3萬畝以上,惠及12個村莊的2100多戶村民。今年,全鎮中藥材年產量預計可達2500噸,其中帶動農戶種植4000畝,種植戶戶均增收1.4萬元。此外,中藥材種植產業還年吸納周邊群眾務工500余人,為當地群眾提供了穩定的就業機會。
禮辛鎮中藥材種植產業的蓬勃發展,得益于當地政府的科學規劃和大力扶持。近年來,禮辛鎮堅持“調結構、育龍頭、建基地、帶農戶”的農業產業發展思路,全力推行“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不斷壯大中藥材種植產業。通過引進合作社和中藥材加工企業,實行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提高了中藥材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同時,禮辛鎮還注重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與甘肅中醫藥大學等科研機構合作,引進中藥材新品種和新技術,提升中藥材的品質和產量。
禮辛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劉見斌告訴記者:“鎮村兩級干部深入田間地頭,為合作社、農戶從育苗、移栽、田間管理、初加工到銷售提供全過程指導,目前全鎮各合作社已經投入各種藥材采挖機械設備500多臺次,投入4000多名勞力進行采挖。下一步,禮辛鎮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精神和要求,進一步加大扶持中藥材種植產業力度,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帶領群眾在產業致富的道路上砥礪奮進,為全鎮鄉村振興增添新質生產力。”
近年來,我市立足各縣區區域優勢,突出渭北半干旱種植區、渭南半濕潤種植區、關山西部林緣種植區及張家川和秦州動物藥源養殖區四大中藥材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作用,依托中藥材種植專業大戶、合作社、家庭農場,推行“企業+基地+農戶”“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等產業化經營模式。今年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26.69萬畝,柴胡、黨參、黃芪、半夏、板藍根、黃芩、款冬花、連翹等種植面積達萬畝以上,建成梅花鹿、林麝、驢等藥用動物養殖基地,逐步形成中藥材種植+藥用動物養殖相結合的生產經營模式。
目前,全市共建設中藥材標準化示范基地20個,面積14870畝,先后引進黨參、防風、黃芩、黃芪、杜仲、金銀花、藏柴胡、獨活、人參、石斛等優良品種,推廣了中藥材機械化耕整地、種(移)植、植保和收獲技術。秦安縣甘肅媧皇中藥飲片生產廠、天水春生中藥材有限公司中藥材精深加工等中藥材加工項目彌補了我市中藥材產業鏈的短板弱項,提升了產業增值空間,全市中藥材種植產業形成了集“育苗、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布局,為鄉村振興開出致富“良方”。【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劉曉亞?金正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