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12-05
- 點擊:0
- 來源:定西日報
新定西·定西日報記者?魏璐?馮文奇
近日,走進岷縣秦許鄉扎那村的岷縣黑裘皮羊保種場,記者看到一排排圈舍拔地而起,一群群黑裘皮羊正不緊不慢地嚼著飼草,那“咔嚓咔嚓”的聲音,編織成一曲別具田園風味的樂章。
岷縣黑裘皮羊是岷縣的特產之一,以其全身黑亮或黑紫色的皮毛、結實的體質和光澤潤滑、細嫩多汁的羊肉而聞名,主要分布在岷縣秦許、西寨、清水、梅川、十里等鄉鎮。
回溯往昔,岷縣黑裘皮羊曾在歷史上擁有輝煌的篇章。其出生3個月左右的二毛裘皮,以吸熱保暖、毛穗美觀、烏黑光滑、經穿耐用等特點,深受青海、西藏等高寒陰濕地區群眾的喜愛。
然而,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岷縣黑裘皮羊的數量急劇下降,一度面臨滅絕的危機。數據顯示,岷縣黑裘皮羊的存欄量由1986年的8萬只急劇下降至2007年的4000只左右。
好在,曙光終破陰霾。2006年6月,《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將岷縣黑裘皮羊列為首批保護品種;2009年,甘肅省農教廳發布的《甘肅省省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又將岷縣黑皮羊等25個優良地方品種列入保護范圍;2016年,岷縣黑裘皮羊被再次列入《全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十三五”規劃》瀕危品種。
“我們保種的首要目的就是保留它的裘皮性狀。通過父系建系法建立了八個品系,保證遺傳資源的多樣性。”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博士、研究員、全國綿羊育種專家郎俠博士介紹道。作為岷縣黑裘皮羊保種工作的領軍人物,郎俠和他的團隊自2008年開始便投入到了這項艱巨的任務中。
在保護過程中,技術團隊還驚喜地發現黑裘皮羊的黑色素含量高于其他羊肉,具備“烏骨羊”的特性。于是,他們在保種的基礎上,開展了黑色素沉積機理研究和黑色素性狀功能基因挖掘,努力實現保種與開發利用的有機結合。
“這些年,國家政策一路‘保駕護航’,岷縣黑裘皮羊數量終于‘觸底反彈’,迎來新生!”岷縣匯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懷科滿臉欣慰地說。“今年保種場保種核心群存欄480只,其中種公羊60只、能繁母羊420只,收冬羔125只,后備公羊20只,看著就有盼頭!”
可張懷科也愁緒繞心頭,“咱這黑裘皮羊比普通肉羊出欄時間近乎翻倍。加之養殖數量少,價格自然水漲船高,人們一聽價錢,都望而卻步咯。”
為破困局,張懷科絞盡腦汁。他定制精美的包裝盒,利用短視頻平臺推廣黑裘皮羊。“甭管能賣出去多少,咱就想讓大家伙知道,這岷縣黑裘皮羊,是實打實的好東西!盼著有朝一日,它能走進千家萬戶,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羊’嘞。”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進一步加快岷縣黑裘皮羊的保種擴繁步伐,11月3日,岷縣畜牧中心技術人員配合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郎俠博士團隊在國家級岷縣黑裘皮羊保種場開展了胚胎移植工作。這一技術的成功應用,填補了岷縣黑裘皮羊保種擴繁領域的歷史空白,借助湖羊多胎性和生長快的優勢,為短期內繁育大量優質岷縣黑裘皮羊提供了可能。
從命懸一線到如今重現生機,隨著保護與開發“雙輪驅動”持續發力,岷縣黑裘皮羊定能抖落歷史塵埃,重拾往昔光彩,成為我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特色種業發展的璀璨明珠,以獨特基因寶藏,為生物多樣性添彩,續寫屬于它的傳奇“羊”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