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12-10
- 點擊:0
- 來源:張掖日報
據張掖日報報道 近年來,我市全面集成設施化、機械化、智能化、數字化等現代技術手段,充分發掘寒旱氣候條件下農業發展的資源潛力,不斷拓展現代農業發展“六個空間”,努力走出一條具有“現代”方向引領、“絲路”時空定位、“寒旱”內在特質的新時代農業發展路子。
突出區域特色,優化產業布局。緊盯打造全國知名、西北一流現代寒旱特色農業高地,優化布局黑河沿岸優勢農業、沿山冷涼特色農業、戈壁荒漠設施農業3大板塊,建設現代種業、優質蔬菜、設施農業、肉牛奶牛、專用馬鈴薯、休閑觀光農業6大功能區,培育玉米制種、綠色蔬菜、張掖肉牛、優質奶業、戈壁節水生態農業5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初步形成100萬畝玉米制種、100萬畝綠色蔬菜、100萬頭肉牛奶牛、100萬畝優質飼草、800萬只羊和100萬畝特色種植業“六個百萬”產業規模。經過近幾年的不懈努力,全市現代農業3大板塊不斷優化,6大產業功能區優勢明顯,5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已具規模,全國重要的“糧倉子”“菜籃子”“肉架子”“奶袋子”地位持續提升。
突出科技賦能,推動綠色發展。持續推動農業生產方式向綠色高效轉型,落實農作物綠色防控面積225.3萬畝,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455.5萬畝、技術覆蓋率達90%以上。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提高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全市以壟膜溝灌為主的覆膜灌溉技術總面積230.6萬畝,以滴灌為主的水肥一體化技術總面積197.2萬畝。扎實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廢舊農膜回收率和尾菜處理利用率分別達84.49%、80.52%。加強有機農產品基地建設,拓展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新空間,認證有機農產品基地75.1萬畝。強化農機裝備結構調整,積極推廣先進適用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農機總動力達312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86%,居全省第三位。加快智慧農業發展,全市北斗導航控制系統累計達1461套,導航控制作業面積220萬畝,智能化控制、無人駕駛等新技術試驗示范面積22萬畝。
突出主體培育,促進提檔升級。鞏固提升村級集體經濟公司化改革試點成果,創建村級集體經濟公司化改革市級試點村168個,注冊成立集體公司137個,實現營業收入3765萬元。圍繞主要農作物“耕、播、防、收、儲、運、加”環節,推廣“全托管”“自主式”“半托管”模式,累計培育社會化服務組織1169家,在中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完成注冊服務組織376家。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達592萬畝次、覆蓋率65%,居全省第二位,高出全省20個百分點。持續提升新型經營主體經營水平,“五有”標準合作社4705家、占比65.4%。積極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打造山丹蘆筍莊園、臨澤葡萄產業示范園等一批農旅融合發展示范點,成為全市現代農業新的增長點。(記者祁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