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1-21
- 點擊:0
- 來源:張掖日報
趙海容?郭沛良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想要實現產業興旺,固步自封走傳統老路是遠遠不夠的,要緊跟時代潮流,實現新的創新,走出新的路,才能樹立現代農業新標桿。”甘肅萬通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王亞東細數多年打拼經驗時說。
深受父輩影響的王亞東,在父親堅守一生的這片沃野上接過重擔,繼續負重前行。這片凝聚兩代人心血的大棚,是父輩對土地熱愛的見證,也是王亞東夢想開始的地方。
2009年,年少的王亞東看著父親大刀闊斧地邁出南果北種的第一步——從廣東引進火龍果苗木種植。在一片質疑聲中,父親精心培育的第一批火龍果開花結果了。新品種孕育新希望,初次探索取得成功后,王亞東父親又先后引進香水檸檬、木瓜、佛手等新品種。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是王亞東一直秉持的理念。十多年的不斷摸索,他逐步掌握了南方苗木的生長習性,根據本地氣候,結合苗木特點,在吸取父親種植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優化,種植技術已趨于成熟。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如何將南方的“橘”在北方的土地上扎根,變“枳”為“橘”,是王亞東現在面臨的一大難題。“對現在大多數年輕人來講,種植業是一個陌生的領域,怕自己學不會,也怕自己做不好。南方水果在北方土地上落地生根,不可避免會有很多問題,但行則將至,多嘗試、多探索總能找到辦法。”王亞東堅定地說。
為更好地讓“南果”在“北土”扎根,王亞東多次赴外深耕學習,走南闖北多地“取經”,對品種進行改良。他先后申請生態農業觀光種植承載裝置、農業用加濕通風裝置、施肥裝置、自動播種裝置和有機產品認證書等多項實用新型專利,在田地里找到問題,從實踐中得到答案,結出的果子廣受好評。
這名扎根基層,站在農業科研、推廣、生產第一線的青年黨員,十多年初心不改,一直堅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灑向千萬家”的理想信念并為之付諸實踐。近年來,王亞東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投身鄉村振興事業,以“為農、富農”為目標,組織開展贈送樹苗、棚膜等惠農服務,積極傳授種植技術,輻射帶動周邊4個鄉鎮166戶農戶發展大棚果蔬種植業,大棚數量由最初的50座發展到現在的285座,產業規模日趨擴大,年銷售各類果蔬850噸,實現銷售收入2100萬元,占群眾農業收入的三分之一。在王亞東的帶領下,村民們走上了致富路,規模化種植效益進一步顯現,農民經濟收入大幅提升,取得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南果北種不僅是王亞東產業探索的成功標志,更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縮影。“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同題共答加快鄉村全面振興步伐,不斷做好產業文章,壯大村集體經濟,拓展農民增收空間。”長安鎮萬家墩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茍曉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