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3-13
- 點擊:0
- 來源:隴南日報
隴南日報記者?靳淑敏?張埥?董治昇
走進康縣圖書館一樓,入目便是滿墻的圖書,或坐或站的市民沉浸在文字世界里,書頁翻動的沙沙聲時不時響起,傳來陣陣撲鼻的紙墨香氣。
這里便是康縣圖書館改造后的新增區域——城市書房。2024年12月6日,康縣圖書館舉行城市書房“特色閱讀空間”掛牌儀式,將圖書沙龍、學術交流、親子繪本、城市休閑等功能集于一體,打造出了優質便捷的城市“書適區”。
“2023年以來,我們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城市建設為契機,在原有圖書館的基礎上,進行高標準、低成本、藝術化改造提升,建筑面積由原來的1400平方米增加到3500平方米,一樓新增了成人、兒童分區閱讀的‘城市書房’,二樓增設沙龍區、親子繪本室、甘肅省圖書館圖書流通站,三至五樓設借書室、閱覽室、電子閱覽室等各種功能室。”康縣圖書館館長王玉霞介紹道。
通過不斷延展閱讀空間的觸角,康縣圖書館以優化閱讀服務為切入點,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成為康縣公共文化服務創新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我家就在這附近,周末我經常和同學一起到這里看書,這里很漂亮,又安靜,有好多小朋友一起來這里閱讀。”康縣城關三小二年級學生白曉茹說。
近年來,康縣立足自身“小縣小城”實際,聚焦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堅持高標準設計、藝術化提升,在現有基礎上放眼長遠、全域布局、一體謀劃為城市建設精致“梳妝”。老舊民居“改頭換面”、基礎配套設施齊全、環境衛生提檔升級、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升……
康縣科技館也是康縣聚力城市品質提升的重點項目之一,于2024年年初動工建設,7月份建成正式對外開放,是我市首家縣級科技館。
科技館以“面向未來——向美而行”為主題,兩層構造內設12廳8室、兩個科普長廊、一間球幕影院,涵蓋有中國古代科技史和現代科技史、趣味實驗、太空探索等多個主題展廳。自開放以來,已有3.8萬人次來館內參觀游覽。
“我們最大的特色就是二樓設置有7個特色展館,展示了我們全縣的非遺和一些民俗文化的手工藝品,有碾壩鎮麥稈畫、大堡鎮的扎染作品等,都是當地學校師生共同制作的。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完善打造具有康縣特色的科技館,讓科技走進生活,啟迪未來。”康縣科技聯合會主席杜仲奎說。
城市品質的提升得益于人民對幸福生活的期盼,而人民群眾生活向美向好轉變更是為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提供著源源不斷的“養分”。
過去的縣幼兒園地處鬧市地段,占地面積小,基礎設施老舊,為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和育人環境,康縣著手建設打造新園區,聘請國內專業團隊,高水平規劃、藝術化設計,讓美麗校園與精致城市有機融合,推動學校建設與城市品質共同提升。
“新的幼兒園建成后,我們的辦學條件全方位提升,由過去的‘簡托’模式轉變為‘日托’模式,能更好地為適齡兒童提供優質的學前教育。”康縣幼兒園副園長趙靜說。
“新的幼兒園很大,有很多好玩的玩具,我最喜歡的就是能在里面睡覺吃飯。”康縣幼兒園大一班小朋友蒲貝爾臉上洋溢著童真與美好。
拆除城區“危老破舊”建筑,建設口袋公園、綠地、停車場、專業市場、文旅商街、文化體育場地等城市設施,系統推進棚戶區和老舊小區補短板式改造,改建聯系城區三水六岸的人字橋……康縣久久為功優化城市空間和建筑布局,全力推進城市品質提升行動,持續完善城市功能、潛心提升城市品位。
如今,漫步康縣,城在山中、樹在城中、樓在水中、人在畫中,配套設施逐漸完善,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文明意識不斷增強,幸福指數節節提升,一座向美而生的品質新城正在青山綠水環抱中熠熠生輝。